余娘娘的傳說
2013/5/21 10:25:1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相傳浚縣白寺鄉余洼村,在村南邊的護村溝上,有一座三孔小石橋,旁邊有一棵老柏樹,這里,曾出過一位娘娘。
漢朝時,村里有位姓余的姑娘,在她小的時候長了一頭黃癬,因為家里窮沒錢治療,經常是滿頭痂子流黃濃。不管晴天雨天,余姑娘總是穿著一身破爛衣裳去外面拾柴禾,跟她一樣大的孩子時常欺負她,但不管日子多艱難,她從來都沒哭過,只要她在地里拾柴禾,總聽到她唱這樣一支歌:
北風起,起北風,
拾柴來在荒郊中。
一旦皇上選妃來,
拾柴禾女定被封。
人們一聽見她唱,就說:“看你的樣子,長大連婆家都不一定能找到,還想進宮當娘娘呢。”
余姑娘剛滿十八歲那天,忽然聽到村北邊鑼鼓喧天,一幫人馬朝村里走來,人們都跑去看熱鬧,只見這幫人馬抬著一頂大花轎,前后左右布滿了五色彩旗和全副鑾駕,人們這才知道是皇上派人來選娘娘了。
欽差官向地保讀了圣旨,鄉鄰們一聽,爭著把自己的閨女往前送,欽差官左相右看一個也沒選中。地保生氣了,他對欽差說:“村西邊那個拾柴禾的小姑娘長的漂亮!”欽差官帶著這一幫人來到西地,這時余姑娘正在拾柴禾,她見來了一幫子人,扭頭就往回跑,一跑跑到護村溝的石橋前面,她一看溝里沒水,便鉆進了橋正中間的橋眼里。
欽差和地保那一幫人追到橋邊,在橋下找到了余姑娘,不見還好,一見姑娘的相貌,個個兒捧腹大笑,這時,欽差官進退兩難,他問書記官:“咱是不是把貴妃的地址弄錯了?”書記官展開文簿一看,只見上面寫道:
家住黎陽縣,
余洼村南面。
一百單三孔,
中棲一只鳳。
書記官說:“不錯呀,你看這上邊正是一棵柏樹,下邊正好是三孔橋,中間這個橋眼里的姑娘定是貴妃。”“既然如此,為啥這姑娘是這個樣子呢?”欽差官反復想了好長時候,最后決定,先把姑娘接到宮里,要是皇帝怪罪下來,就把罪責推到該村的地保身上。于是,欽差官命手下人攙余姑娘上橋,余姑娘也不再推辭,大大方方地坐進了轎里。沒想到,她剛一進轎,頭上流黃濃的癬瘡,馬上就變成了一頂金冠,身上那身破爛布衣則變成了鳳袍。到了皇宮后,余娘娘成了皇帝最寵愛的一位娘娘。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