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濟源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濟源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河南之行之濟瀆廟

2013/10/29 9:06:03 點擊數: 【字體:


    濟源市原屬河南省焦作市的一個縣級市,現在已經直歸省管,成為副地級市,因此經濟也飛速發展起來,處處呈現欣欣向榮之勢。濟源市也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顧名思義,濟源即是“濟水之源”,濟水早在上古時期便已經是中國的名川大河,位居四瀆而與長江、黃河、淮河七名。在濟水的源頭,滋養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首都原城。

  就在這樣一個城市之中,以濟瀆廟和人民廣場為典型代表的歷史文明與現代繁榮卻也能和諧相處。有機會以懷古之心體驗了一番濟瀆廟,感受頗深。

  濟瀆廟又稱濟瀆北海廟,始建于隋文帝開皇二年,是隋唐及其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欽定的祭祀濟水神河北海神的場所,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布局最復雜的水神廟。目前的濟瀆廟僅存宋元明清的建筑,其中的建筑風格也是多樣,既有江南園林精雕細鑿的幽微匠心,也有北方建筑粗狂豪放的恢宏大氣,鑒于其保存較為完整且體現多朝代、多地域特征,它也被梁思成先生稱之為中國的“建筑博物館”。

  對濟水和北海的祭祀一直是國家祀典,唐宋以后,但返國之大事,如戰爭、政權更迭、祈雨甚或皇室成員的生死,都要向濟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間的祭祀活動更是頻繁。整個濟瀆廟其實就是祭告濟水神的地方,明朝年間,朱元璋昭示天下,為減輕民眾負擔,特地在濟水源頭選了一處與北海(即貝加爾湖)相似的地方,修筑北海祠來異地祭拜,使得濟瀆廟得以擴充為濟瀆北海廟。從此,朝廷和附近民眾便可隨時就近祭拜北海神了。近幾年剛從院內發掘出當時朱元璋昭告天下的御令,雖然從照片看來已經斑駁陸離,但是文字仍然清晰可見,內容也被后人重新雕鑿在附近的墻壁上,一是紀念這位平民皇帝體恤民情的憫懷之情,二也是見證濟水一千多年來曾經的奢華與繁榮。碑銘有“四瀆稱東瀆大淮之神(淮河)南渡大江之神(長江)西瀆大河之神(黃鶴)北瀆大濟之神(濟水)”。在明朝之前,濟水神曾被歷代天子封為“清源公”、“清源忠護王”等稱號,至明時,朱元璋認為為“安民心”而將“后世溢美之稱皆與革去”,僅稱為神。

  最初見到的是清源洞府門,導游說,門檐分有九層,這說明了濟水神曾經是王公大臣的顯赫地位。由此一路走去,最先看見的是樹木排列整齊的一條大道,想必便是當初浩蕩的皇室車馬的必經之路吧!然后見到的是清源門。這里還有個小插曲,建國以后,濟源一中曾經落戶濟瀆廟內,清源門由于面積很大、格局方正的原因,被作為濟源一中的圖書館。因此,現在的清源門,也被視為濟源一中圖書館的遺址。當年的學子是很幸福的,能夠在這樣的福地求學,也算是一種熏陶和享受了!

  除了清源門,可見兩旁有兩個小小的側殿,左邊的一個便是置放大明昭示碑的地方,右邊的側殿僅是為了對稱之美而無太多的講究。再往前走,便是江南園林風格建筑群落,雖然不是很懂欣賞,但卻真得很像杭州城內的古代建筑。

  清源門、德源門、臨源門三座大門并非在一條中軸線上,似乎有悖于中國傳統建筑“對稱”之美,但是導游告訴我們,之所以不在一條中軸線上,而是偏向東南,旨在說明濟水的走向,即最終流向東南方向大海之處。

  過了德源門便是濟水神的寢宮,門口有副對聯訴說了一段寢宮內的佳話:“河神高枕農無患,黎庶安康民長足”,說的便是寢宮內,河神的三位妻子位居正座,而河神本人則側臥一旁高枕無憂,家務事都讓三位賢妻打點的井井有條,風調雨順、民富安康,天下太平了。在殿內拍了一小段錄像,沒敢放出來,緣由殿內守護人員告誡,不好拍攝神像的,這是對它們的不敬和褻瀆。原來有此說法,不管怎樣,還是不要拿出共享了。

  最后到的一重門是臨淵門,已經到達濟水源頭的腹地了。同樣是方正威嚴涼亭,臨淵而建,用于皇帝等人在此祭拜。隔池的建筑頗有來頭,除了是擺放濟水神供品的地方,其護欄也是唐代的遺跡。這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同類風格的唐代護欄。此外,濟瀆廟總體來說是延續道家的思想,建筑前方后圓,整個院落呈“甲”字形狀,但是唐代護欄卻顯示出佛教的精義,從“萬”字圖形便可窺豹一斑。由此也可看出,濟瀆廟是道教和佛教的和諧共榮。

  池內的便是濟水源頭了,雖然已經滄桑千年,但是源頭仍然在延續,隱約可見汩汩的泉水不停涌出,拍攝的技術不咋樣。已經領略過濟南的趵突泉,已不會為突見的泉眼而雀躍歡欣,但是仍震驚于千年頑強的生命力。

  與濟水源池相連的地方便是北海了,僅有一墻之隔,兩池貫通,當年朱元璋用手一指,北海神的另一處所便產生了。我問導游,如何證明這里的北海和貝加爾湖是相通的呢?笑曰,天子之意爾,況且所有的地下水都是貫通的。最后來到的便是長生閣了,類似于北海祠一樣,也是天子之意,將王屋山上的祭祀黃帝的軒轅臺搬遷到了這里,又稱天下第一洞。長生閣的龍頭檐可以證明,這里曾經是為黃帝神靈下榻而準備的行宮。門前的一顆柏樹,相傳是唐代將軍尉遲敬德祭告這里時種下的柏樹,如今雖然歷經1800余年,表面已經褪為化石狀,但仍然冒出蔥蘢綠意,甚是震撼。

  沿偏路返回,同事感慨,真是想不到,在河南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居然也藏龍臥虎。也有說,這濟瀆廟可比北京的地壇宏偉多了。忘記了為何要與地壇比,但是,濟瀆廟確實不能小覷,也確實值得一游。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旅游網 2007-12-17
0
下一條:游走黃河三峽上一條:濟瀆廟游記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