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人說起絞胎瓷
中原經濟區新聞網10月8日訊 河南日報報道:“絞胎瓷”?從前聽人說起過,說是在焦作有這么一個瓷種。當時沒在意,覺得鈞瓷、汝瓷、官瓷已經讓咱河南牛得不行,還有什么瓷種能讓我們再驕傲一把?前些天,一個叫郝青的朋友,又對我說起絞胎瓷。他在河南省文化強省建設協會工作,對焦作絞胎瓷做過不少調研。他說:“可不敢小看這個玩意兒,神著呢!”
他說,絞胎瓷源于唐,興于宋,亦稱“攪胎瓷”、“透花瓷”。其制作原理是,利用不同色調的坯土料分別制成坯泥,并把不同色調的坯泥搟成板塊,相互疊合,再進行絞揉、切片、拼接、貼合、擠壓,制作成型,然后上釉燒制。這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做到表里如一、內外通透、一瓷一品、不可復制的陶瓷品種,故有“瓷中君子”之稱。絞胎瓷的紋路分自然紋與規整紋兩類。自然紋如行云流水,大漠孤煙,極富中國畫大寫意的韻致;規整紋如羽毛,如草編,如花卉,如麥穗,如漩渦,如孔雀開屏,神秘而典雅。北宋時期,人們評價絞胎瓷:“白如雪,紅如朱,綠如翠,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花如錦,凝如脂,潤如玉”。北宋靖康之變后,絞胎瓷的燒制戛然終止,其燒制工藝消逝在歷史的風煙中。目前,古代的絞胎瓷名品在國內外僅存60余件,成為稀世珍寶。
他說,如今,失傳近千年的絞胎瓷在焦作重獲新生。今年4月,在信陽第二屆國際茶文化節古代茶器展上,省委書記盧展工向曹剛川贈送了來自焦作金谷軒的絞胎瓷精品,賓主對絞胎瓷的精美和藝術創新都給予高度評價。
“咱去焦作看看吧,”郝青說,“看了以后,你絕對有感覺!”

在金谷軒讀瓷
國慶節期間,我來到焦作。走進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的展廳,滿目盡是瓷器,似玉柱,似寶瓶,似銀盤,似花屏,似織錦,更有那么多人物、生靈的造型,栩栩如生。若定神凝視,這些瓷器仿佛會動,就像是一群活潑潑的女子捧著畫作、捧著雕塑、捧著書法、捧著不可言說的意境,款款而來,亂花迷眼。
天蒼蒼,條條白云在藍天之上飄動,高遠,神秘;野茫茫,大地寧靜混茫,如嵐如煙,如天空的倒影。天地之間,突然就有了牛,一條,兩條,三條。其中一條牛的脊背上坐著個孩子,那就是牧童。“這個就叫《牧歸圖》吧。”金谷軒的經理柴戰柱突然說話了,并隨口吟出一首詩來:“牛得自然騎,春風細雨飛。春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放歌去,月明撫掌歸。何人得似爾,無是也無非。”原來,柴戰柱是個詩人,他在用金木水火土作詩。
“這個叫《天地悠悠》。”柴戰柱指著展臺上的一件瓷器說。
天地,在瓶體上曠遠著。那是不同色彩的泥土,被賦予了無邊的靈性與無限的能量,飛升為云天,鋪展成大地,幻化作綠樹、河流與山巒,抽象,夸張。這一方天地,在擴展,在飄移,活脫脫一個“開天辟地”的大畫面。我的耳邊恍然響起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這是《峪中藏寶》,獲得了2009年中國美術‘百花獎’最佳工藝獎。”柴戰柱捧起那件瓷器,那眼神,就像是在看自己的寶貝兒子。
果然是件寶貝。它呈現這樣的景象:一座大山,山壁豁然洞開,形成一個巨大的空間;就在那空間里,嵌著一塊巨石。這“巨石”,讓人想到《紅樓夢》里那個通靈寶玉,想到天地造物的原初能量。你就想吧,怎么想都行。
絞胎瓷,天生就是讓人去想象的。這些泥土,一旦攪動起來,絞動開來,就靈動,就幻化。它成為人形,或撫琴長嘯,或寒江獨釣;它鋪張成風景,或小橋流水,或大漠孤煙;它盤曲而為滿身云煙的“中華龍”;它馥郁而為與昆蟲相伴的“碩果”。對了,那件名為“碩果”的絞胎瓷,還上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美術課本呢!

議論聲中說創新
在焦作,搞絞胎瓷的企業有11家,上規模的有五六家。據當地人介紹,從事絞胎瓷生產的人基本上分“復古派”和“創新派”。“復古派”立志要復原宋代絞胎瓷神韻,他們堅守傳統絞胎瓷的制作工藝,甚至主張用木柴或煤炭進行燒制;而“創新派”,則提倡在繼承絞胎瓷傳統和確保其特色的基礎上,結合當代人的審美取向,大膽引進其他藝術門類的經驗,在造型、釉彩、燒制工藝等方面進行創新。
“如果一定要分‘派’的話,我就是‘創新派’。”柴戰柱說。絞胎瓷傳統的紋理有編織紋、羽毛紋、菊花紋、類木紋、團花紋、云紋等。這些年,他在傳統紋理的基礎上,又開發出了星星紋、三角紋、扇形紋、點狀紋等16種新紋理。
柴戰柱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當陽峪絞胎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獲得過“絞胎藝術瓷及生產方法”等4項發明專利。在他看來,絞胎瓷的創新,主要是體現在造型創新和燒制工藝的突破上。他在絞胎瓷研發與生產中引入了彩繪、浮雕、透雕、書法等多種藝術手段,使絞胎瓷獲得了更大的藝術表現力。在燒制方法上,他大膽運用新工藝。“運用新工藝,成品率高,產品成色好,能實現鮮亮如玉的效果,基本上解決了傳統絞胎瓷在高溫下易崩裂和難成大器的問題。從市場調查看,人們對它是喜愛和接受的。”他說。
焦作市文產辦主任王建東說:“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是一件好事情,應該鼓勵。”他說,此前,絞胎瓷與書畫名家合作,就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譬如,著名書畫家何水法先生在金谷軒絞胎瓷上題寫了一些書法作品,這批瓷器立馬身價大增。
當地人告訴我,焦作市正在搞絞胎瓷產業創意園區規劃。在這個規劃中,園區將容納20家絞胎瓷企業,打造一個絞胎瓷研發基地,建立一個絞胎瓷博物館,園區可吸納從業人員上萬人,絞胎瓷的年產值可達2.5億元。
“到那時候,絞胎瓷就算得上是一個像樣的產業了。眼下需要努力的是,堅持創新,提升絞胎瓷品質,加強市場開拓。”王建東說。(原標題:失傳近千年的絞胎瓷在焦作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