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畫出現很早,但正式形成為一種流行的民間畫種,是在五代北宋之際。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汴京一帶木版年畫已相當繁盛,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鐘馗、桃板及財神馬驢、回頭鹿馬、天行貼子,證明民間木板畫在當時開封設場印刷是很普遍的,并很快影晌到全國 。1127年靖康之難后,木版年畫業南遷至朱仙鎮,并以新的產地而得名。據《朱仙鎮志》記載,明代中期到清代初期直到乾隆年間,是朱仙鎮木版年畫最興盛年代 。
朱仙鎮木版年畫種類豐富多彩,內容大多取材于人們熟悉的歷史故事、神話傳 說。年畫線條蒼勁而古拙,構圖飽滿而宏闊,色彩純凈而富麗,同中原人民所有 的憨厚、耿直、質樸無華相吻合,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樸古老的民族藝術風格。
朱仙鎮木版年畫在刻制上采用了很多中國古代人物畫法,人物形象健康豐滿 ,刀法堅韌而鋒利,線條均勻而簡煉,灑脫而犀利,充滿了流利的刀質感,在色彩方面極注意民族傳統習慣,力求鮮明、強烈、熱情、豪放,喜用黑色、紅色、綠色,善用紫色其特點艷麗,使人看了心情舒暢,感到熱情飽滿,表現了人民健康的情感和機智勇敢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