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方言趣話(2)(2)
2014/2/21 11:25:0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拿龍”(音)
“拿龍”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沒有這個詞條,但是,在百度百科上有這樣的解釋:所謂“拿龍”,本來是指自行車、三輪車的轱轆不圓了,不走直線了,其軌跡曲里拐彎,在馬路上如畫龍一般,需要把松了的輻條緊一緊,太緊的輻條松一松。
然而,在開封方言中把治人、處罰也說“拿龍”。如:老陳在布置工作時說:這次任務重、技術要求高,都得給我精心點。老馬,你可不能馬虎,如果出問題,小心我“拿你的龍”。
“月白話”(音)
老陳欲競選車間主任,廠里統一規定競選人員要準備上臺發言的競選文章,他問兒子:“我們要求普通話發言,我這‘月白話’可咋辦?到時,大家都不聽我說了啥,光剩笑我了。”“月白話”是開封方言,是說普通話不標準、不規范的意思。
“歪瓜裂棗”
常言說:歪瓜裂棗疙瘩梨,熟透的柿子甜到皮。意思就是歪把瓜、長裂的棗這些形狀的水果甜,好吃。但在開封方言中它還有另一種用法。如:小王,我給你介紹個對象吧。一隊的那幾個女孩兒,你看哪個中?咦—— 別說啦,你看她們個個長得“歪瓜裂棗”的,我相不中。在這里,“歪瓜裂棗”的意思就是難看、不漂亮。
“揭降”(音)
在評先會上,大家都推選老陳為年度勞模,可是老馬不同意,說老陳以前出過事故。老陳說:這事已經對我作出了處理,而且過去好幾年了,你為啥每次都拿這事來“揭降”我?“揭降”的意思就是拿以前的錯誤說事,抓住不放。
“精養”(音)
“瞧,小張個子雖不高,但是皮膚細白,五官精致,長得那叫一個‘精養’。”
“看這款水杯,顏色怎么這么好看?裝水不多但是攜帶方便,真‘精養’!”
“精養”一詞在開封方言中表示小巧、精致的意思。
“烏煤灶眼兒”(音)
在開封方言中,“烏煤灶眼兒”就是人或物不白凈、不干凈的樣子。
如說:“看你那‘烏煤灶眼兒’的樣子,幾天沒好好洗臉了?”
再如:“你的衣服該好好洗了,看看白襯衫讓你穿成啥了,‘烏煤灶眼兒’的,再好的衣服讓你一穿就完了,白的也看不出白了。”
“行易了”(音)
開封中、老年人對長時間做同一件事,常用“行易了 ”來形容,就是習以為常的意思。如說:“你咋總是不吃早飯?”“我‘行易了’。”
“滋陰”(音)
前幾天下過雨,見鄰居家的大兒子在房頂上忙活著,我問他:“房漏了?”他說:“不漏,就是有點兒‘滋陰’,用瀝青抹抹。”
“滋陰”是本市方言,其實就是滲漏的意思。
“滴滴嘎嘎”(音)
“滴滴嘎嘎”在開封方言中是表示大笑、歡笑的擬聲詞。如說:“你看,那幾個女同胞不知有啥高興事兒,‘滴滴嘎嘎’笑個不停。”
“咋嘍”(音)
“ 咋嘍”一詞在開封方言中隨著語氣的變化,意思也有變化。如:你這是“咋嘍”啦?若是用很溫和的語氣問,其意思則是:你怎么啦?若是態度強硬地說:你想“ 咋嘍”吧? 其意思就是:你想干啥? 隨你的便,我不怕你。
“眼力頭兒”(音)
“眼力頭兒”在開封方言中就是辨別是非好壞的眼光和見機行事的能力。如說:她的“眼力頭兒”不錯,一眼就選中了那件衣服。
再如:他的“眼力頭兒”不賴,在人力資源市場上找到了一個好幫手。
“學嘴”
在開封方言中,“學嘴”就是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說給、學給別人聽。如說:他白天遇到的事太玄乎了,這不,回家后正給老婆“學嘴”呢。
“赤巴腳”(音)
“赤巴腳”這個開封方言就是光著腳的意思。如說:天涼了,別讓孩子“赤巴腳”在地上走。
再如:孩子“赤巴腳”走路不安全,還是給他穿上鞋吧。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