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開封

孫中山先生的祖籍為何在開封陳留

2014/7/8 15:16:09 點擊數: 【字體:

 
    一、陳留與陳留孫氏
 
    陳留歷史悠久,其建都置邑的歷史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朝時期。據《竹書紀年》中記載:“帝寧居原(今河南濟源西北),自遷于老丘。”老丘即在今開封陳留附近。帝寧史稱季杼,是帝少康之子,為夏王朝第七代君主。帝寧在位期間曾東征王壽國(一稱三壽國),帝寧在位17年,把夏王朝的疆域擴展到東海之濱。以后夏朝在老丘(陳留)歷經槐、芒、泄、不降、扃諸帝,至夏王朝第13世君主胤甲即位,再遷都于西河(今安陽東南),夏王朝在老丘建都約157年。因此,老丘(陳留)作為夏王朝鼎盛時期的都城而彪炳史冊。
 
    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立梁孝王五子,次子劉明被封在濟川國,治濟陽(今蘭考縣東北)。公元前122年,廢濟川國改濟川郡,后郡治由濟陽遷陳留,改稱陳留郡。魏晉南北朝以后,我國各地姓氏郡望相繼出現。據唐貞觀八年《敦煌殘卷》及宋樂史《太平寰宇記》等載,阮、謝、衛、何、虞、吳以及孫姓,歷史上在陳留名人輩出,為陳留郡氏族大姓。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載,陳留孫氏出自媯姓,虞帝舜之后。周武王滅商,遏父的兒子媯滿封于陳(今河南淮陽),國號陳,媯滿的子孫以國為氏,得陳姓。春秋時期,媯滿的12世孫陳完(即陳敬仲)避難,于公元前672年逃亡齊國,因居于田,改稱田姓。敬仲的4世孫無宇,字孫桓,生子書(即田書)為卿,因“伐莒有功”,齊景公賜姓孫氏。至孫書之孫孫武時,齊國發生內亂,孫武逃往吳國為將軍,其子孫明居于富春(今浙江富陽),后成為富春孫氏大族。孫武之孫孫臏,戰國時著名兵法家,早年曾同龐涓同學兵法,后龐涓為魏惠王將軍,忌其才能,將孫臏騙至魏國(今開封),施于臏刑(挖去膝蓋骨)。后孫臏被齊國使者秘密載回,被齊威王任為軍師,先后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大破魏軍。孫臏所著《孫臏兵法》總結、繼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成為古今軍事名著。
 
    戰國以來,媯姓孫氏世居中原,在陳留成為大族,其后人名人輩出。唐朝時期,陳留孫氏著名書法家孫過庭,官右衛胄曹參軍。垂拱三年(687年),自撰《書譜》二卷六篇,提出“執、使、轉、用”四法,入《三希堂法帖》,今仍為臺灣故宮博物院所珍藏。唐朝僖宗年間,唐中書舍人及兩浙節度使陳留孫氏孫拙,其子孫誗,因唐末亂起,以武才被選為佰將,帶兵作戰于閩、越、江右之間,后以軍功封“東平侯”,于公元884年遷居虔州虔化縣(今江西寧都),其后人相繼遷居贛、閩、粵、臺及東南亞,孫誗被贛、閩、粵等地人尊為始祖,其中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孫氏孫中山先生即唐東平侯孫誗公之直系后裔。
 
    二、孫氏族譜解千年之謎
 
    古語曰:“家之有譜,猶如國之有史。”家譜、宗譜、家乘歷來是史學界佐證姓氏源流的重要依據。研究孫中山先生家世源流,必須博覽眾譜。考“孫氏族譜”,最早記載陳留孫氏孫誗公之譜,系出自北宋元佑年間中順大夫和岳州事孫勰撰《富春孫氏族譜世系總序》,譜中有宋歐陽修題唐東平侯孫誗公像,大文學家蘇軾書。南宋時此譜又多次修撰,有文天祥撰寫的序篇,現保存于江西省寧都縣檔案館珍藏。
 
    上世紀初,客家文化學者羅香林教授歷經10年潛心研究,于1942年首次在重慶出版了一本有關孫中山先生家世源流考的專著。羅香林采納廣東《紫金袁田孫氏支譜》考證了孫中山先生的家世源流,其先祖東平侯孫誗祖籍陳留。羅先生在書中詳細考證了唐東平侯孫誗自陳留遷往江西虔化(今寧都)至孫科的傳世30代的世系。1954年,臺灣再次修訂出版發行。1972年,臺灣編撰《孫氏族譜》,族譜將入粵始祖孫友松公延接至孫中山——孫科——孫治平、孫治強。
 
    建國后,國內學者廣泛征集歷代孫氏族譜,進一步深入研究孫中山先生的家世源流。目前,有關方面征集到的歷代孫氏族譜、支譜就超過150余部。其中江西、福建、廣東以及臺灣等地的不少孫氏支譜中都記載著其先祖為唐東平侯孫誗公,祖籍陳留。值得一提的是廣東《東莞上沙鄉孫禮和公譜》中記載有,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孫誗裔孫孫瑜,其子孫固,字知父(一說字和父),北宋進士第,1078年治樞密院事。哲宗即位,拜門下侍郎,累官右光祿大夫,后任龍圖閣直學士(與包拯同職)。元符年間(1098—1100),因元佑之禍遭奪官。至徽宗時悉還所奪,重又復官,卒謚溫靖。賜紫金魚袋,子食邑六百戶。
 
    經過兩岸學者的多年研究,海峽兩岸學者就孫中山先生家世源流已經達成了共識,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穗芳博士于1995年在臺灣出版了《我的祖父孫中山》一書,此書由臺灣禾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后由人民出版社再版發行。書中詳細記述了唐東平侯孫誗從陳留遷居江西寧都后的孫中山先生先祖播遷史料:
 
    孫誗在虔州(今寧都)傳5世至孫承事,遷居福建長汀河田。至明永樂年間(1403—1415),孫誗12世孫孫友松,再遷至廣東東江上游紫金縣忠霸公館背。孫友松下傳11世至孫鼎標,正值明清之際。孫鼎標因隨鐘丁先起抗清兵敗,族人逃難離散。其子孫連昌遷居廣東增城。清康熙中期,再遷至香山縣涌口門村,后傳2世至孫殿朝,再遷翠亨村。孫殿朝是孫中山的高祖,其子孫恒輝。恒輝子孫敬賢有3子:長子達成,次子學成,三子觀成。達成娶楊太夫人,生3子:長子德佑,次子德彰,三子德明。德明就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研究孫中山先生的家世源流具有歷史價值、文獻價值和現實意義,對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沙旭升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開封地情網(2013-12-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