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新聞資訊 >> 瀏覽開封

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建設項目備受關注 再揭新鄭門遺址神秘面紗

2012/3/30 13:42:06 點擊數: 【字體:


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建設項目備受關注 再揭新鄭門遺址神秘面紗

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建設項目備受關注 再揭新鄭門遺址神秘面紗

      
    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建設項目備受全市人民關注,“城摞城”這個世界奇跡將在新鄭門遺址再揭神秘面紗。“城摞城”的奇特景觀是怎樣被發現的?新鄭門遺址項目將來會是什么樣子?項目對開封有何意義?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訪了我市有關專家和相關部門負責人。

    地下埋有6座城

    “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開封城摞城,龍亭宮摞宮,潘楊湖底深藏幾座宮……”是民謠傳說?還是真實歷史?

    1981年,開封園林部門準備在龍亭大殿前的潘湖中間堆筑一個湖心島。在龍亭湖底清淤過程中,推土機意外地推出了許多殘磚碎瓦,后經考古發掘證實,這些殘磚碎瓦是明代周王府遺物。據史書記載,周王府是在宋、金皇宮遺址上修建起來的。周王府的下面是什么?真的埋藏著一座千年皇城嗎?大規模的宋城考古從此拉開帷幕。

    歷經20年考古發掘,2002年,我國考古學家宣布,在古都開封地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國都、兩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鎮,形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觀,由此揭開了傳說中開封“城摞城”的神秘面紗。

    據市文物公園局副局長、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春迎介紹,通過大量的考古勘探發掘,除魏大梁城因埋藏太深和勘探技術手段所限未能發現外,其余5座城池均已相繼發現和初步探明。大量考古勘探和發掘表明,開封城下的6座城池,按年代早晚,自下而上分別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時期的東京城、金代的汴京城、明代的開封城和清代的開封城。這6座城池遺址像“疊羅漢”一樣,形成了開封“城摞城”的奇特景觀。

    據考古專家介紹,開封地處黃河中下游,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在開封形成地上河。黃河水患、泥沙沉積,多次淹沒開封,直接使開封古城深深淤沒于地下。考古發掘證實,開封“城摞城”最下面的城池——魏大梁城如今在地下10多米處,唐汴州城距地面10米深左右,北宋東京城距地面約8米深,金汴京城距地面約6米深,明開封城距地面5米至6米深,清開封城距地面約3米深。

    隨著開封“城摞城”奇觀的神秘面紗被層層揭開,這一奇特景觀迅速引起轟動。專家、學者認為,“城摞城”奇跡堪比有“世界第八大奇跡”之稱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著名歷史地理專家、中國古都學會會長朱士光教授得知這一奇跡后,異常激動,盛贊開封“城摞城”奇觀是“我國5000年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朱士光教授對“城摞城”的學術研究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層層疊壓起來的6座城池,立體地展現了開封自建城以來2000多年的古代城市變遷史。它就像“活的化石”,層層對其進行準確剝離,對于研究中國古代都城的布局、特點、建筑規制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為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以及相關時期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證據。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座開封城,就是一部王朝更替史。
 

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建設項目備受關注 再揭新鄭門遺址神秘面紗

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建設項目備受關注 再揭新鄭門遺址神秘面紗

     
    看看宋朝時的新鄭門

    據劉春迎介紹,這6座城池疊壓在最下層的魏國大梁城是開封城市史上第一個有史可考的國都。據史料記載,為稱霸中原,魏惠王于公元前365年興筑大梁城。公元前225年,秦國大將王賁攻打魏國,引鴻溝之水灌大梁,大水圍城3個月,最終城破魏亡,大梁城也在大水之中化為廢墟。在今開封城下自下而上摞著的第二座城是唐汴州城,它是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駐守汴州的永平節度使李勉“重筑”的,面積比現在的開封城略小,建在魏大梁城的上方。

    第三座城就是氣勢磅礴、規模宏大的五代及北宋東京城。北宋東京城共分外城、內城和皇城三重城垣。其中外城又稱新城、羅城,是宋城軍事防御的第一道屏障。宋外城興建于后周顯德年間,自宋以來,多次對外城進行修葺和擴建,使其逐步成為一座城高池深、壁壘森嚴的軍事城池。由于歷代的兵災水患,昔日巍峨壯觀的外城已遭到極大的破壞,并全部淤埋于地下。經過多年的考古勘探與發掘,確定整個外城呈一南北稍短、東西略長的長方形,四周總長29120米,其中西墻長約7590米,基本呈直線型,中段略彎曲,稍內弧。

    北宋時期,東京城外城共有城門14座、水門7座,目前已探出l0多座,多為直門兩重或屈曲開門的甕城門。尤其是西墻上的正門——新鄭門遺址,面積近兩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在對外城西南角的考古發掘過程中,發現外城城墻仍殘高8.7米,城墻底寬34.2米,頂寬4米,且異常堅硬。

    新鄭門是宋代東京城外城上的4個“直門兩重”的正門之一,后周時稱迎秋,宋太平興國四年改名順天。又因向西可直通鄭州且與內城鄭門相對,故又俗稱新鄭門。新鄭門外大道南北分別為北宋瓊林苑和金明池,當時是碧波瀲滟、景色秀麗的游覽勝地。新鄭門遺址位于宋外城西墻墻體南部,由城門、甕城西墻上的甕門及圍城一周的城墻墻體三部分構成。整個甕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60米,東西寬約100米。門址城墻現存寬度約20米,保存高度在7米左右,墻體頂部距地表1~5米。

    新鄭門城門門道南北寬30米左右,東西寬35米左右。城門兩邊的闕臺突出到城墻體的東側15米左右,闕臺寬15米左右。在城門范圍內,地下5~6米處均有大量的磚瓦堆積,部分探孔內還有大量的白灰塊出土。綜合分析認為,新鄭門城門應為磚砌。新鄭門甕門位于甕城西墻中部,缺口處南北寬24米左右,東西寬40米左右。甕門缺口在地下5~6米處的文化層堆積中包含有大量的藍磚塊和板瓦殘片,部分探孔內發現有朽木。綜合分析認為,新鄭門的甕門也應為磚砌并有建筑。

    甕城城墻保存狀況參差不齊,其中甕城南墻墻體頂部距地表2~4米,殘高7~9米,殘寬20米左右,保存相對完好;甕城西墻墻體以甕門為界線,南半部保存相對較差,北半部保存較好。同時,鉆探中還在甕門內側北部發現一緊貼西墻,平面呈長方形的夯土區,整個夯土區夯筑高度錯落有致,推測應為一處馬道遺跡。

    北宋王朝瓦解后,南宋政權移都臨安(今杭州)。金王朝入主中原,金廢帝完顏亮和金宣宗完顏曾在短時期內定都汴京(今開封)。金廢帝曾在汴京大建宮室,故史稱金故宮,金宣宗后又在汴京“再筑子城”。這就是自下而上摞著的第四座城——金汴京城。

    自下而上摞著的第五座城是明開封城,明初曾在金汴京城的基礎上對城墻進行了加高增筑。而距今年代最近的是開封城地表下方的清開封城,也是“城摞城”中的第六座城。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因黃河水圍城達8個月而被毀,致部分墻體淤沒。第二年,清政府對開封城墻進行了修葺增高,建成了今天人們看到的開封城墻。

    “城摞城”奇觀將再現

    盡管大量的考古和勘探結果證實了開封城地下存在著“城摞城”的歷史奇觀,但如何更好地展現“城摞城”奇觀,始終是個難題。

    在考古過程中還發現了很多“路摞路”、“門摞門”、“馬道摞馬道”等奇特現象,如繁華的中山路是開封市舊城的中軸線,其地下8米處,正是北宋東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一條通衢大道——御街。中山路到御街之間,分別疊壓著明代和清代的路面,這種“路摞路”的景觀還意味著,從古代的都城到現代的城市,層層疊加起來的數座開封城,南北中軸線居然沒有絲毫變動。但是,從現代技術來看,這種景觀是很難再現的。

    考古工作者在開封城墻西門大梁門北側發掘出一處晚清時期的古馬道遺跡,并在其下深約1米處,又發現了一處保存完好、人行道和礓兒清晰可見的古馬道遺跡。更令人驚奇的是,在第二層古馬道下約50厘米處,又發掘出一處磚層腐損嚴重、使用時間較長、年代更為久遠的古馬道。三層古馬道上下層層相疊,以立體的形式展示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觀。由于老城區空間限制,古馬道博物館狹小,難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城摞城”的恢弘景觀。

    現在,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項目,將成為真正展現開封“城摞城”奇觀的窗口。

    劉春迎說:“之所以在新鄭門遺址建設這個項目,是因為從文物勘探結果來看,在新鄭門遺址有宋代的城墻、明清時期的文化遺存、宋代的遺存等,基本能夠展示開封‘城摞城’歷史奇觀現象。”

    據市文廣新局原局長申亞平介紹,1984年,我市宋城遺址被確立為國務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大力加強宋城遺址保護,推動北宋文化考古研究,市文物局加大了對古城的鉆探考古力度,經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進一步勘探,逐步探明了新鄭門遺址的保存情況和埋藏情況。經向開封市人民政府匯報,并逐級呈報省及國家文物考古部門,初步確立了對該遺址進行發掘保護的意向。開封市人民政府責成開封市文化局依法申請發掘并依法對博物館建設項目申報立項。

    該項目從2007年啟動,并向國家文物局申報。2008年9月,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發掘許可證獲得批準。2009年5月,項目建設工程指揮部正式成立。自2009年7月22日該項目前期工作啟動以來,項目指揮部始終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辦事原則,充分做到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開封新區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廣大搬遷戶的大力支持下,前期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大宋文化博物館項目選址在宋城廣場以南,漢興路以北,夷山大街以西,金明中小學以東。根據項目合同,規劃開發面積為6.26萬平方米,其中規劃建設總占地2.79萬平方米,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為3.369億元。博物館主體是依托北宋東京城外城西墻上的新鄭門遺址,在展示新鄭門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的基礎上,重點推出以大宋文化為主體的文物陳列。

    據介紹,大宋文化博物館建設經過專家的論證,設計方案是建設三個大廳,先是開封歷史動漫展示廳,將最新的技術和開封古老的歷史結合起來,用現代動漫手段完美地展現“城摞城”現象的歷史和變遷情況。然后實景展示出“城摞城”發掘的結果,最后是以大宋文化為主體的文物陳列。該博物館建成后,不僅能向世人展示開封地下獨特的“城摞城”奇觀,而且因其在全國博物館體系中無可比擬的獨特性,將產生強烈的轟動效應,促進開封市文化旅游事業更好地發展。

    申亞平表示,新鄭門遺址的考古、發掘、保護工作將填補北宋東京城大遺址保護研究的空白,進一步豐富北宋東京城大遺址的內涵,彌補北宋東京城遺址鉆探多、發掘少的不足,填補北宋東京城研究的一些缺憾和空白,為研究我國古代都城形制、布局的演變,補充目前十分缺少的關于北宋東京城的考古材料。它不僅能提升北宋東京城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力,推進東京城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而且能展示宋城風采,再現古都輝煌,同時也為古都開封增添一處有濃厚宋代特色的旅游景點,對突出開封的宋都特色、擴大開封影響力、提高開封知名度、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都具有重要意義。

    “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建設項目的開發是推動我市文化強市建設的重點工程,同時也是一項公益性的文化建設項目。‘城摞城’現象是歷史留給開封的寶貴財富,是展現開封人民堅韌不拔、生生不息精神的重要載體。大宋文化博物館建設是加快發展開封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契機,是展示開封‘城摞城’奇觀、開封宋城特色、開封城市發展史和開封城市形象的窗口。”申亞平說。

    申亞平說,大宋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新鄭門遺址建設項目房屋拆遷工作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是符合公共利益需要的城市建設行為。現在該項目已經全面展開,各部門一定要團結一致,盡心盡力,全力以赴把這個項目建設好,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原標題:“城摞城”,掀起你的蓋頭來)


來源: 開封日報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