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根,字伯堅,東漢潁川定陵人。
其父杜安,字伯夷,年輕時就有志向有氣節,十三歲入太學,被稱為神童。當時,京城里不少達官貴族、皇親國戚仰慕他的名聲,有的就贈書于他,杜安卻連書的外包裝都不拆,全都原樣放到壁柜里。等到以后這些貴戚因案獲罰被抓捕時,杜安打開壁柜拿出他們所贈送的書,印記封條依然如故,杜安從而免受他們的牽連,躲過此禍,時人無不佩服他的深思和遠見。后來,他官至巴郡太守,頗有聲望。
杜根受其父影響,性格正直,說話率真。漢安帝永初元年(107年)被推舉為孝廉,做了郎中。時逢鄧太后臨朝,外戚掌權,杜根認為安帝年齡已經大了,應該可以親政,于是同時郎一起上書直諫。太后大怒,下令抓捕杜根等,并命人用布袋裝住他們,在大殿上當場用亂棍打死。執行命令的人知道杜根很有名望,偷偷地告訴行刑的人不下力打他。行刑后,就把他用車拉到城外,扔到荒野,杜根得以活過來。太后并不放心,又派人檢查他們是否真被打死,杜根便裝死,騙過驗視者。這樣過了三天,傷口潰爛,眼中居然生了蛆。驗視者回報鄧太后,太后以為他已死,便不再追查,他才得以逃生。后杜根到了湖北宜城山中一個酒家,做了伙計,這樣一直過了十五年。天長日久,酒家老板知道他賢能厚道,也對他格外優待。
建光元年(121年),鄧氏失利被誅,皇權易主。安帝身邊的人都再次提到當年杜根等人的忠烈。安帝亦認為杜根忠直,但以為杜根已經死了,便下詔祿用其子孫,杜根知道后才得以回歸鄉里,后被重新征召做官,并拜為御史。
當年平原郡的官吏成翊世也向太后進諫讓皇帝歸政,被牽連獲罪,他與杜根同時被皇帝征祿,破格提拔為尚書郎。他問杜根:“當年遭遇杖殺之禍,是為了天下大義,大家都知道的。你的知己故交又很多,為什么你不投奔他們,而去做個伙計受苦呢?”杜根說:“朋友知交那里,不是可以藏匿行跡的地方,倘若偶然被發現,將禍及親朋好友,所以我才沒有那樣做。”
漢順帝時,他做了濟陽太守。后辭官回鄉,七十八歲卒。臨終前,只見他“私人財物只有一襲綈袍,幾罐鹽豉”。百姓聞其死訊,“罷市聚哭,家家繪像奠祭”。
譚嗣同做詩說:“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