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從高考歷史題解讀我國海洋思維

2013/12/2 11:30:03 點擊數: 【字體:

    《光明日報》“科技天地”版在黨的十八大后曾刊登《建設中國特色海洋強國》(2012年11月26日)。時隔一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又刊登了《探索海洋發展之路》(11月25日,原文)。原文第二部分“‘經略海洋’與‘海洋思維’”中提到“現在的海洋事業之所以在廣度、深度和力度上均有不足,就是因為缺少‘海洋思維’或者是‘海洋思維’還不夠完善和還不夠深邃。”

    那么,我國是否真的“缺少海洋思維”?筆者想到今年全國高考文綜歷史試題(全國課標Ⅰ卷)中關于“海洋思維”的問答題,此題是一道25分值的大題,包括兩則各約320字的材料和兩道問答題。這道關于我國古代近代海洋利用的材料和題目,為我們解讀海洋思維提供了完整而珍貴的史料和史觀,十分難得。

    第一則材料主要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的《中國通史》。材料簡述了我國商朝、齊國、漢代、魏晉、宋元、明朝直到鴉片戰爭前的我國對待海洋的態度。由于我國古代和近代的分期是鴉片戰爭,所以這些是古代史的海洋史料。題目是“概括指出我國古代海洋利用的特點。(10分)”

    我國的海洋利用反映了我國海洋思維的嬗變。我國古代海洋思維的特點是:從沿海“魚鹽之利”到遠洋“海上絲綢之路”;指南針等遠洋航行工具的使用拓展了海外貿易。但不足之處是以經濟文化交流為主,缺乏戰略外交;以民間交流為主,政府海洋意識不足。

    我國古代的海洋思維給了我們有益啟示。原文認為我國缺乏海洋思維,其實從以上可以看出我國并不缺少海洋思維。相反,我國還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國家之一。比如今年是紀念西行“求法”高僧義凈圓寂1300周年,其曾遠行并發現印尼神秘古國室利佛逝。我國古代航海著作《籌海圖編》中明確提出“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戰勝于大洋”的海洋理念。

    第二則材料主要摘編自許滌新和吳承明主編的《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材料簡述了從鴉片戰爭到1904年的晚清對于海洋的史料,包括增加通商口岸、創辦船政局、成立招商局、設立海軍衙門、組建海洋漁業公司等。題目是“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變化及啟示。(15分)”

    這種從古代到晚清我國對于海洋利用的主要變化,直接反映了我國海洋思維的嬗變歷程。從材料可見,在西方的沖擊下清朝的海禁政策失效,因此海洋權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強的干預控制。但在客觀后果是通商口岸繼續增加,海外貿易持續拓展。海洋管理機構逐步建立,試圖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

    晚清的海洋利用和海洋思維同樣給了我們重要啟示。即使在喪權辱國的晚清時期,我國的海洋事業也在艱難推進,海洋領土觀念和海權意識逐步加強,開發利用海洋也在發展。如魏源認為海運“優于河運者有四利:利國、利民、利官、利商”。再如1872年成立的輪船招商局就提出“使我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占盡”。可見,晚清也不缺少海洋思維。

    “述往事,思來者”。我國古代和近代的海洋思維已經具有相當的水平,并不是缺少或者匱乏,這筆寶貴的資源我們不應忽略,而應認真繼承發揚。任國征(原標題:從高考歷史題解讀我國海洋思維)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3-12-02)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