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典籍之美

2014/8/14 11:42:00 點擊數: 【字體:

典籍之美


司馬光手書《資治通鑒》殘稿(局部)在近日開館試運行的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     國家圖書館藏

典籍之美


雕版印刷被譽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 ,我國的雕版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存世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則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剛經》。

江蘇省雕版印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江民近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向觀眾現場展示雕版印刷技藝。圖為他的刻印作品——明刻本《西廂記》插圖《窺簡》。

    徐云平

    典籍,是承載文化與文明的介質。古代典籍忠實記載了每個時代最高的文明、文學、藝術成就,保留著不同時期書籍裝幀原貌、書法發展的新階段,更蘊含了文人愛書敬書的心態,文人墨客領悟書籍文雅的情懷。因此,典籍之美有多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典籍的思想內容,第二層次為典籍的歷史文物性——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原貌,第三層次則是典籍中的書法、刻印、裝幀、題跋、鈐印之美。

    國家典籍博物館的首展,薈萃了古代和近現代中華民族優秀的典籍文化,讓曾經深藏皇宮內閣、經由名家有序遞藏、歷經上千年滄桑的典籍一一展示給萬千公眾。有舉世稀少,珍貴精美的宋刻本;有藏于敦煌藏經洞4至11世紀的寫本、印本,在封存千年后重新打開但又遭遇列強劫余的敦煌遺書;有皇家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原件;也有宋代司馬光手書的《資治通鑒》殘稿;有海內外的孤本;有通過傳統傳拓技法使金石上的文字化身千百的金石拓片;有甲骨文、竹簡、手稿、輿圖等,展品蔚為大觀,燦若星河,光輝奪目。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典籍博物館充分把典籍的美展示出來,讓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來。典籍博物館對于推廣普及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刻意義。我國文化傳統十分重視典籍制作和典籍創作,書香門第是古代人對讀書世家的尊稱。提倡文化建設,中國人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術,并且很早就有嚴格的藏書制度,典籍的內容創作、載體裝幀、傳承與保護都有保障。文人對于書籍的愛惜甚至到了虔誠的態度。清代袁思亮甚至在自己的書齋起火之時拼命也要救出珍藏的宋刻善本。但是,即使是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代社會,使用典籍、利用典籍的人都是極少數,那些刊刻裝幀精美的善本,更是深藏皇宮內閣或收藏在高官名士之手,普通老百姓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字字珠璣的精華之作,更不要提領略典籍的深意、欣賞典籍之美了。國家典籍博物館把“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秀典籍,呈現在世人面前,讓曾經只有貴族才能擁有的精神財富走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之中,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介紹古典文化,人民群眾得以從中汲取精神養料,領會到蘊含在典籍中的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精華,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有助于國家普及經典文化知識,提高民眾文化素養。

    青少年朋友在這里能夠盡情汲取古代典籍文化知識,涉及到歷史典故、文學史、雕版印刷史等各方面的知識。比如善本展品金代山西平水刻本《劉知遠諸宮調》,講解員既可以從文學角度介紹諸宮調這種說唱文體,也可以從歷史演變和雕版印刷史角度講述當時的刻書中心由南方轉到了北方的原因。此外,結合此刻本的出土地區黑水城,分析當時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流傳范圍等問題。典籍博物館還使用了包括多媒體和游戲在內的多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展示典籍文化的精華。顯而易見,典籍博物館對于激發青少年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和國學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

    典籍之美,美不勝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08-1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