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八旗中曾有俄羅斯人 為康熙年間俘虜的俄國人

2014/9/10 17:56:51 點擊數: 【字體:

  羅剎國,是清代對俄羅斯的舊譯法,由于蒙語發“R”音前往往要加入一個元音,遂使“羅斯”成了“俄羅斯”,以后相沿不改。其實,“羅剎”的譯法可能更準確。許多老北京可能意識不到,當年八旗中還有俄羅斯人。

  康熙年間,中俄發生了雅克薩之戰,加上此前雙方小規模作戰30余年,清軍先后俘虜及接納投誠俄軍100多人,其中40人被安置在盛京(今沈陽),50多人被押解到北京。康熙皇帝恩準他們在北京東直門內胡家圈胡同居住,編入鑲黃旗,屬上三旗,享受清政府發給的住房、糧餉和耕地,還可以娶中國女人為妻。由于他們原居住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對北京氣候非常喜歡,大多數人定居下來,分別改姓羅、杜、姚、何、賀等中國姓。

  胡家圈胡同位于東直門內北官廳附近,已被拆除,與今天東直門外胡家園胡同并非一回事。由于俄羅斯人篤信東正教,康熙特將當地一座關帝廟撥給他們做法事,由戰俘列昂節夫擔任神父,他因此被授予七品銜,此為“羅剎廟”起源,俄人稱它為索菲亞教堂,又名尼古利斯教堂。這是北京第一座東正教教堂。

  1689年起,根據《尼布楚條約》,俄羅斯要求派神父、學生來京學習。1684年,清政府將東江米巷(今東交民巷)南會同館改為俄羅斯館,供商人、神父和學生居住。

  在相當長時期,俄國不知道北京已經有了“羅剎廟”,多次向清政府請求在北京建“廟”,但屢遭拒絕,直到1698年,彼得大帝才明白是怎么回事,開始與其建立聯系,以后借口列昂節夫年老,請求重派神父,得到允許。1715年,伊臘離宛大司祭到京,可沒過多久,因酗酒而死,后俄皇誤信傳言,以為清帝要加入東正教,又派出大規模布道團。

  根據條約,布道團每10年輪換,但前八屆層級不高,素質較差,加上清政府對向民間布道高度警惕,基本沒取得什么成果,從第九屆起,布道團將目標轉為搜集中國情報,取得明顯成績,后該廟成了俄羅斯對華間諜活動的重要據點。

  1904年,教會將附近民房和土地買入,栽樹并開辦牛奶廠,稱為南大院,當地百姓俗稱南館,1956年,南大院還給中國,即今南館公園所在地,而原“羅剎廟”附近則于1958年改建為蘇聯駐華大使館。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南館只是俗稱,并非另一座東正教教堂。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簽署《恰克圖界約》,規定“中國辦理俄事大臣等幫助于俄館蓋廟,現在駐京喇嘛一人,復議補遣三人,與此廟居住,俄人照伊規矩,禮佛念經,不得阻止”。1732年,東江米巷又建了一座“羅剎廟”,稱為奉獻節教堂,這是真正的南館。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北京晨報(2014-09-1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