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在《湖南師范大學學報》上撰文指出,中國語言現代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是語言共同化,就是推廣普通話;第二是文體口語化,就是白話文運動;第三是文字簡便化,就是簡化字運動;第四是標音字母化,就是漢語拼音。
大陸、香港、臺灣,這三個地域的大小是不均等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從文字改革運動來講,是大陸跑在前面,香港、臺灣落在后面了。
大陸語文現代化運動告一段落,第一個表現就是普通話的推廣。中國那么大的一個國家,有許多方言。那時在外國,一個上海人、一個福建人、一個廣東人碰到一起,三個人要溝通只能講英語。有了普通話,今天的情況就很不一樣,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搞了一百年。
港臺地區認為繁體是正體,反對簡化,這個講法不符合歷史事實。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是用當時的字體來寫古文的,就是所謂的今文寫古書。中國的文字,繼承的是內容,而不是形式。
拼音化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分。廣義的拼音化我們已經有了,狹義的拼音化我們不走。拼音是用來幫助漢字,不是代替漢字。目前國家政策也不支持,至少一百年不可能,五百年都不一定可能,拼音代替漢字的路現在不通。(鄭彥 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