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是一部古老的經典。因為它是經典,所以常讀常新。古代經典的開篇,往往是最精彩的。傳世本《孝經》有十八章,其《開宗明義章》是整部《孝經》的畫龍點睛之筆,年輕人背誦經典,當以《孝經》第一章為起點。
《孝經》第一章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具體的場面,用講課的形式推出了主題?鬃右园l問開講,開口就提到先王,高遠其所從來。這說明孔子是“法先王”的,是受先王熏陶而成為圣人的。復興優秀文化,是從孔子以來就有的傳統。正是在這種返本開新的文化構建中,中華文化才得以連續性地前行?鬃诱f先王有“至德要道”,說明他既關注德,又關注道。所謂“至”與“要”,表明孔子很看重要講的道理。文化的核心是精神,中華精神文化的核心是道德。道與德是互相聯系的兩個關鍵詞,道是目標,是框架,德是路徑,是準則?鬃拥脑捳Z中說到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境界——和諧的社會,即“民用和睦,上下無怨”。這或許就是孔子心中的“中國夢”。由此可見,孔子勇于社會擔當,有社會關懷的情結。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孔子堪稱關注社會的表率。
孔子提出孝是德的根本,正因為要講孝,所以才有“教”。教學、教師都是因為要宣傳孝,才得以產生。人必須有一個健全而健康的身體,才能履行孝道。當子女端正其身,篤行正道,建功名于后世,才算是達到了孝的終極目標。每個人應當從侍奉雙親開始,然后努力為社會做貢獻,最后就能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鬃影研⒎殖蓭讉層面。“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這三個層面分別是侍奉親人,效勞社會,揚名后世。依次遞進,一個比一個高級,講得非常清晰。“終于立身”,是說體現個人的生存價值。
(華中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湖北省國學研究會副會長 王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