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化大生產的時代,手工匠人成了稀缺的存在,他們制作手工產品所發出的微弱聲響逐漸消失在流水線機器的轟鳴聲中。早年生活必需的手工制品,現今卻已被更加先進和智能化的工業制品所取代。城市里,雖然按照物以稀為貴的供求原理,手工制品應該能夠高價販售,但被人們用作收藏的,往往僅有一些能稱為“手工藝品”的精致物件。只是在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地區,人們才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匠們制作的手工產品。
這組照片記錄了不同工種的手工匠人平日里工作的場景,他們制作的產品對很多人來說非常陌生,在市場上的銷量也日漸減少,但他們依舊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勞作。每一個工匠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我無法通過幾張照片來說明他們的故事,以及他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酸甜苦辣,但在這些工作的瞬間,卻可以感受到工匠們的專注和認真。他們的眼神里流露出對細節的一絲不茍,他們的動作中包含著對產品的精益求精。
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一輩子的生活就依靠著這門手藝,很多時候他們可以有其他的選擇,但生活甚至生命已和工作融合到了一起。雖然他們有時候也會無奈地說:“我不做誰還做呀!”“總還是有人要用的吧。”但其實從工匠的行動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工作的熱愛。希望大家可以從這些照片中,感受到傳統而質樸的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