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間,中國大地上城鄉(xiāng)之間互動最密切的幾天莫過于春節(jié)。今報記者大多來自農(nóng)村,對農(nóng)村經(jīng)濟生活現(xiàn)狀有著切身感受,他們的點滴記錄無非是想告訴大家:不管在哪里安家,都要常回家看看,鄉(xiāng)情易失,親情不待!
晚輩拜年 千年大饃“精簡”成“面包”
□東方今報記者 夏友勝
在豫東老家,晚輩去長輩家拜年,大饃是必需的禮品,在長輩心中的地位其他禮物難替代。
送大饃是按老人送,一人一個,不能多送。要是沒送大饃,長輩會覺得晚輩不懂禮節(jié),說不定還要攆回家去拿。
大饃,白面做成,比普通的蒸饃大兩三倍。大饃最早出現(xiàn)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以“大如頭的饅頭”代替人頭祭瀘水,后就成為祭祀的陳設之用。因為其個大如頭,就叫大饃。因此,在大部分地方,大饃只有祭祀才派上用場。按此算下來,大饃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
老家啥時開始送大饃?我查了不少資料,問了“度娘”,也沒有個準確的時間。
大年初一,兩個表哥來我家拜年,各給父母送來兩個大饃。無意中發(fā)現(xiàn),此大饃非彼大饃,形狀一樣,只是不再用白面做了,顏色也由純白色變成淺黃色,以至于我原以為他們送的是面包呢。
“大饃不用白面做,這不是壞了千年規(guī)矩嗎?”我心里犯嘀咕,并悄悄看母親的表情,沒發(fā)現(xiàn)啥異常,母親正常收下。
初二,兩個姐姐回來,送的也有“面包版”大饃,母親同樣收得坦然。晚飯時,我忍不住問:“這大饃咋都蒸成這樣了?”沒想到,母親說:“挺好的,就是個禮節(jié)、形式,用啥做不重要,啥好吃用啥做。往年,咱家壞了多少大饃,太可惜了!”
在我的印象中,過年的大饃都吃不完,尤其是奶奶在世時每年都收五六十個大饃,吃到元宵節(jié)也吃不完,都發(fā)霉了,只好扔掉,年年如此。“面包版”大饃就不一樣了,好吃,大人小孩都愛吃,相對也耐存放。
鎮(zhèn)里饃匠老高說,他今年賣出的大饃,“面包版”占了三四成,而縣城人送“面包版”大饃的有五六成。
千年大饃都跟著時代變模樣了,像棗山棗圓這樣的年俗禮,還會遠嗎?
丹江口人什么時候吃團年飯,你造嗎?
□東方今報記者 李書寶/文圖
說到過年,湖北省丹江口市和中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略有不同,大年三十,丹江口人大部分在中午吃團年飯。
丹江口市,位于漢江中上游,素有“中國水都”之稱,是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被譽為“亞洲天池”。
中午團年飯之前,丹江口人除了張貼對聯(lián),還要放鞭炮,一般都在飯菜做好、對聯(lián)張貼完畢、人員入座后開始放。除夕夜零點,還要放鞭炮,叫做“出天行”,與中午吃團年飯的放鞭炮有所不同,此時都要搶在“0:00”時刻,還要看誰的鞭炮準時、響亮和時間長。
也有同一家族,而過年的具體時間是不同的。
在丹江口土關埡境內(nèi)的姚河,年三十這個地方同一個家族卻分為早上、中午和晚上“過年”。相傳,姚河這里有一對夫婦的三個兒子,在一年臘月二十九不約而同前往老家,邀請二老除夕到自己家吃團年飯,為了能邀請到老人,三人互不相讓,父親想出一個主意:“這樣吧,明天早上在老大家、中午在老二家、晚上在老三家。”于是,三個兒子的后人就自然延續(xù)了這一傳統(tǒng)。
而張姓、李姓人家,卻要在臘月二十九和三十轉(zhuǎn)鐘的時候吃團年飯。
吃完一年中最為隆重的團年飯,家家戶戶開始包餃子,打掃衛(wèi)生,準備新衣,因為從初一至初五不可動刀、不可做針線活兒,也不能掃地。到了正月初五,諸多禁忌皆可破,零時零分,燃香放鞭,送窮迎財神 ,早餐要吃餃子,中午也像除夕團年飯一樣豐盛。
至于拜年,丹江口地區(qū)因有滿、壯、侗、苗、白、蒙古、土家、布依等11個民族,風俗也不盡相同,從正月初一可一直延續(xù)到十五。
茶余飯后,人們表演具有當?shù)貪庥舸汗?jié)特色的節(jié)目
鄭汴一家親 我的鄉(xiāng)愁30分鐘輕松搞定
□東方今報記者 劉羽
有人說,熟悉的地方?jīng)]有風景。但每每提及我的家鄉(xiāng)——開封,我卻覺得那里什么都好,處處是美景。
工作在鄭州,家在開封,所以,我很難體會什么叫“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鄉(xiāng)愁。因為,在我的生活里,只要周末沒事,一張動車票,30分鐘,我就能“返鄉(xiāng)”到家了。
第一次去鄭州,我上高中,是坐著開封西站到鄭州老東站的中巴,票價記不清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自己坐車到鄭州的哥哥家,暈車吐得難受。我把背上的書包往車后排靠角落的座上一扔,蜷在邊上,走一路吐一路“暈”到了鄭州。當時我就在想,啥時候到鄭州,能“嗖”一下就到,而不再“晃悠悠”呢?
2006年年底,鄭開城際公交開通,從開封到鄭州只要7塊錢,幾乎可隨到隨走,公交上還有穿制服、雙語報站的乘務員。
在鄭州上大學的那四年,我每個月都要坐綠城巴士轉(zhuǎn)鄭開公交回家。那時候,我急著想回家吃老爸做的紅燒肉、糖醋魚,所以為了趕時間,沒座我也愿意站兩個小時回家。
2014年,開封到鄭州的城際鐵路開通,借著采訪的機會,一路沿鄭州東站到開封宋城站,我第一時間體驗了鄭開城鐵的快捷。從公交車100分鐘,到火車46分鐘,再到城鐵28分鐘,開封到鄭州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現(xiàn)在,老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想回家趕不上車了。
前幾天,我的鄭州鄰居開心地開著車,到開封游了一遭。她說,鄭州西三環(huán)到開封一路暢通,相當給力。“西三環(huán)上隴海高架,11分鐘到黃河路口下,再走鄭開大道,看到‘開封歡迎您’時也不過一個小時”。
我打趣說:“開封到鄭州,就差再開個航班了,距離短不怕,起飛后可以圍著開封城多轉(zhuǎn)幾圈再降落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