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干寶堪稱志怪小說鼻祖 寫出《天仙配》《竇娥冤》

2015/6/25 10:34:11 點擊數: 【字體:

  干寶和郭璞一樣,也是一個通才,經王導推薦,領修國史。如果給他加幾個頭銜,首先是史學家、文學家。但真正讓他流芳百世的,卻是另一個頭銜——小說家。代表作是《搜神記》,被稱為中國志怪小說的鼻祖。

  《天仙配》、《竇娥冤》、《相思樹》等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都是來源于這本書上記載的民間傳說。除《山海經》、《淮南子》外,《搜神記》是記載神鬼傳說的集大成者。

  來看看他筆下那些“人鬼情未了”的經典傳奇。

  《董永賣身》與《天仙配》

  傳說在漢朝的“千乘”(可能是今天山東博興縣一帶),有個人叫董永,很小失去了母親,家里很窮,同父親相依為命。

  后來,父親不幸去世,董永沒有錢安葬。就掛了個“賣身”牌子,準備換取喪葬費用。一個好心的員外聽說后,拿出錢資助了他。董永承諾:守喪期滿,去做工償還。

  3年后,董永遵守諾言去員外家。途中,在一棵大槐樹下,意外碰到一名年輕女子,自稱孤身一人無家可歸,愿意和董永結為夫妻。董永看她無依無靠,就帶她一同前往員外的家里。

  員外見到他們非常吃驚,聽說來龍去脈后也感動了。得知這個女子會織布,為了成全他們一片真心,說:你們為我織一百匹布,就可以回家了。

  本來織一百匹布需要很長時間,沒有想到,女子的手很巧。在她的幫助下,不到一個月就全部完成了。員外特別驚奇,如約讓他們離去。他們再次經過那棵槐樹,女子停下了腳步,向董永施禮說:我是天上的織女。是你的孝心感動了天帝,他特讓我來幫助你。

  說完,她凌空而起,消失在天空中。

  黃梅戲《天仙配》就是由這個故事改編而成。

  韓憑夫婦與相思樹

  戰國末年,宋國最后一任國君是宋康王,有個門客叫韓憑,娶了一個女子何氏。宋康王看她貌美,霸占了過來,并且把韓憑囚禁。不久韓憑因不堪拷打,自殺身亡。

  何氏得到消息后傷心欲絕,暗中把自己的衣服拉朽變爛。一天,宋康王和她登上高臺,何氏突然從臺上縱身跳下。宋康王的隨從想拽住她,衣服被拉破,何氏墜樓身亡。侍從在她身上找到一封遺書,上面寫到:請把我的尸骨賜給韓憑,讓我們兩人合葬在一起。

  宋康王一看,大怒,讓韓憑夫婦的同鄉埋葬他們,但讓兩人墳墓遙遙相對。宋康王說:如果墳墓合起來,我就不再阻擋你們。

  第二天,人們驚訝地發現,兩座墳墓的頂端長出了兩棵大梓樹。隨后,兩棵樹的根在地下相交,樹枝互相靠近、交錯。又有一雌一雄兩只鴛鴦,天天在樹上棲息,早晚都不離開。悲傷地交頸鳴叫,凄慘的聲音讓人心碎。

  宋國人聽到這種聲音都十分悲傷,于是稱這種樹叫做相思樹。南方人傳說這種鴛鴦鳥就是韓憑夫婦的精魂變成的。

  這就是“相思樹”的由來。越劇《相思樹》脫胎于這個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結尾梁祝化蝶的情節也與此有相似之處。

  《東海孝婦》與《竇娥冤》

  漢朝時候,東海郡有一個媳婦周青,很早死了丈夫,也沒有兒子,對婆婆非常孝順。婆婆覺得自己連累這個媳婦時間太長了,上吊自殺。

  結果婆婆的女兒到官府告狀,說:周青殺死我母親。

  官府拘捕了周青,嚴刑拷打,周青被迫供認。當時有個獄吏叫于公,說:這個媳婦奉養婆婆十多年,名聲傳遍四方,肯定沒有殺害婆婆。

  太守不聽。于公爭執沒有結果,抱著定案文書大哭而去。

  周青被行刑時,在車上插著十丈長的竹竿,竹竿上懸掛五色旗幟。她當眾立誓:我如果有罪,情愿被殺,血會順著竹竿流下;我如果死得冤枉,血就會沿著竹竿倒流上去。

  行刑以后,她的血呈青黃色,沿著竹竿一直倒流上頂端后,才順著旗幟流了下來。

  從此以后,東海郡遭大旱災,三年不下雨。下一任太守到職后,于公又去官府說:孝婦是冤死,所以這里有了災禍。

  太守親自去祭奠孝婦墳墓,在墓上設立標志作為表彰。天上立刻下起雨來,這一年莊稼大豐收。

  到了元代,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就是取材于此。

  《搜神記》本來有30卷,但流傳至今的只有20卷,大小故事454個,后來還有人托名陶淵明寫了《搜神后記》。王敦第二次反叛時,干寶正任散騎常待,就是晉明帝司馬紹身邊的侍從。

  王敦此次已經下定決心廢黜司馬紹,另立的傀儡皇帝也想好了。為什么立他,有一段塵封的往事。

  揚子晚報記者 楊民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揚子晚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