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唐代純天然空調

2015/7/31 11:50:30 點擊數: 【字體:

唐代純天然空調

童子納涼 周思聰/作

 
    時值盛夏,烈日炎炎,恨不得整日都待在空調屋里,要是哪家餐館沒有空調,恐怕沒人敢進去吃飯。空調是現代科技產物,那么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度過酷夏的呢?其實,古代也有空調,而且是純天然無污染不費電的空調,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唐代的純天然空調。

    冰塊是最簡單的降溫工具,《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楊國忠家族子弟,每到伏天都要取大冰,讓匠人鑿為冰山,擺放在宴席周圍,客人們雖喝醉酒但也感到寒意陣陣,甚至有穿棉衣赴宴者。這些紈绔子弟們不僅在宴席上擺冰,還拿冰當禮物送。他們讓工匠將冰塊鑿成飛禽走獸的形狀,或飾以金環彩帶,放置在雕盤之中,送給王公大臣。等等,這不就是冰雕嗎?看來楊氏子弟還對冰雕藝術的發展作了點貢獻。

    如果你認為唐人只會用冰塊降溫,那就太小兒科了,《唐語林》記載,御史大夫王鉷的宅子內有雨亭子,亭檐上飛流四注,“當夏處之,凜若高秋。”坐在亭中跟外面下雨一樣。這個王鉷也是個大貪官,他被賜死時,所擁有的宅子數日都沒有統計完。

    鑿冰山、做冰雕、造雨亭這種事情只有楊國忠和王鉷這種“土豪”才能玩得起,但普通人自有普通人的玩法。白居易就在《廬山草堂記》中記載了自己研發的空調。白居易被貶江州的時候,在廬山中蓋了一間草房,草房東面有瀑布,水懸三尺,瀉落在臺階角落,然后注入石渠。如果說草堂東面是自然降溫的話,那么草堂西面就是人工降溫了。樂天居士將竹子剖開,連接起來架在空中,引山崖上的泉水,山泉水順竹管而下,像細線一樣懸掛空中,從屋檐上飛瀉下來。“累累如貫珠,霏微如雨露,滴瀝飄灑,隨風遠去。”草屋終日似在雨中,這種低成本空調節能環保,讀來就令人心曠神怡,有環境如此,給幾臺智能空調都不換。

    看過“土豪”與名士,我們再來看看唐朝皇帝是如何避暑的。《唐語林》記載,唐玄宗建造涼殿,拾遺陳知節上疏勸阻,無非是勞民傷財之類,唐玄宗也不生氣,讓高力士將陳知節叫來。外面十分酷熱,唐玄宗在涼殿召見陳知節,但見這座涼殿之中“陰溜沉吟,仰不見日,四隅積水成簾飛灑,座內含凍”,御座后面“水激扇車,風獵衣襟”。陳知節至,賜坐石榻,又賜“冰屑麻節飲”。陳知節來了個透心涼,凍得直打哆嗦,腹中響如雷鳴,再三請求才被允許起來,才走到門口就鬧了肚子,一直鬧到第二天。這下估計陳拾遺再也不敢提涼殿的事了。

    唐玄宗的涼殿和王鉷的雨亭子的共同點都是水從屋頂落下形成雨簾,隔絕暑氣,但是如何把水運到屋頂上是一個謎。有學者考證,唐代這種庭院建筑可能是從西亞傳來。《舊唐書·西域傳》記載,拂菻國(東羅馬帝國)“至于盛暑之節,人厭囂熱,乃引水潛流,上遍于屋宇,機制巧密,人莫之知。觀者惟聞屋上泉鳴,俄見四檐飛溜,懸波如瀑,激氣成涼風,其巧妙如此。”然吾以為,可能是用水車把水運到高處,再傾瀉在屋頂上。中國早就有水車,至于建涼殿的方法是原創還是舶來品,便不得而知了。

    唐代的純天然空調固然令人羨慕,可只有上層人士才能享受這種“奢侈”的清涼,普通老百姓要不學白居易自己動手,要不就只能躲在樹蔭底下扇扇子咯。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