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路軍
2016年10月21日,中央民族大學道教與術數學研究中心成立了,該中心是謝路軍教授與易學界、宗教學界以及實業界人士聯合發起的關于術數學的學術研究機構,機構的成立為術數學研究的專門化、學術化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儀式邀請了易學界的名家王力軍先生、鄭同先生、曾憲炎先生、李德潤先生等,共聚一堂,對術數學的發展前景展開了深入的討論。會后,我們對中心主任謝路軍教授進行了專訪。
謝路軍,1993年獲北京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道教與術數學研究中心主任。主編了大型叢書《術藏》,該書是海內外第一次關于術數經典的大型集結,全書共計100卷,囊括了從漢代到民國的術數學著作,其中有頗多珍本、孤本、秘本。
記者:謝教授,您好,首先對道教與術數學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但是一般民間對術數學的理解主要是預測禍福吉兇,似乎是民間術士的專業,但是作為學術研究機構,把術數學作為一個專題來研究還是很少見的,是否您們所理解的術數學與我們一般人所想的是不一樣的呢?
謝路軍教授:是的,術數學的含義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術數學,特指卜筮、堪輿、命理、相術、占夢、擇吉等六種最常見的預測吉兇的方術。廣義的術數學是指運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無極、太極、陰陽、五行”等基本原理,進行預測、決策、趨吉避兇、健康養生、激發潛能、開發智慧、修身養性、濟世度人的各種方法系統,其范疇包括但不限于天文學、歷法學、氣運學、象數學、相術(相人相物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六壬、太乙、奇門、卜筮學、命理學、風水學、擇吉術、占字術、占星術、占云術、占候、占夢、雜占、雜術,以及養生術、武術、內丹術、中國化的瑜伽術與禪定術(主要傳承于三教合一文化、少林寺禪武醫文化、唐密和藏密文化中)、醫藥術、外丹術、符咒術等。民間對術數學的理解偏向于狹義的術數學,而對術數學的學術研究偏向于廣義的術數學,從我們以上列出的范疇來看,術數學其實牽涉到很多不同的學科,具備了廣闊的研究前景,成立術數學的研究機構,既可以對單部典籍進行深入研究,也可以進行一些跨學科的實踐性的研究,但根本上都是對宇宙、自然、人生的變化之道的追究吧。
記者:您提到變化的問題,其實我們現代的學術好像不太討論變化的問題,反而比較側重于追究原因,劃定范疇,理解物理。您不覺得對于一個看重應用性的時代來說,還是追究物理更有價值一些嗎,畢竟我們越明白物質的特性就越能夠加以利用和掌握。
謝路軍教授:是的,這是農耕文明時代和工商業文明時代的差別,農耕文明是非常重視變化和變化的節點所代表的含義的,而工商業文明更偏向物理,但是也確實是農耕文明的時代,人和自然和自身的關系要和諧很多,工商業文明則在人的心理上制造了很多沖突,因為人性和世界實質上是不斷變化的,如果看不到變化,只是追求一個確定性含義的話,人很容易變得偏執,而我國道學系統里的黃老道家是最尚變的,無形無名之謂體,應變隨機之謂用,這種思考方式能夠使人免于教條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糾正很多思維領域的偏執。實際上,即使是追求物理,做科學發現,它也是要避免教條和形式化的。
記者:剛才在會上,您提出了一個說法“中華文明的根在道教,道教的根在術數學”,前半段我們知道是魯迅先生說的,但后面你又補充了一句“道教的根在術數”,這個說法還是第一次聽到,請您做一些具體的解釋。
謝路軍教授:這么說是有很深刻的原因的,中華文化的根在道教,是指道教的義理,比如太極以混沌開端,道隨機應變、不拘于事相的思考方式影響中國人的文化心理至深;道教文化影響民間的禮儀、風俗以及民眾的生活方式至深。而道教的根在術數學是指道教之道以無為體,以變化為用,但究竟怎么變,變去哪里,為什么變,這套學問的講究全在術數學里。因此術數學在道教里的應用是最為廣泛的,不管是黃老道家的治國之道,內丹修煉之道,陰陽學派用以推測世運變化的五行終始之道,道教對劫數的推演其背后都潛藏著術數學的影子。我們再推演一下,以道為中華文化之體,以術數為中華文化之用,我想是很合理的。
記者:在剛才的會議中可以感覺到,您似乎認為道教和術數學對今天的社會會有很大的助益,是什么使您有這種樂觀的看法呢?
謝路軍教授:這主要還是出于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自信吧,其實很多年來,我們的文化自信一直是不足的,因為西方哲學或者科學的體系一直在發展,也比我們顯得更富于理性和邏輯,而我們自身究竟是怎么回事,一直也沒說清楚過,這就使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處于被動的一方,一直在接受各種西方思想,但是如果在西哲體系里面浸淫多年的話,你會發現西方哲學過于追求一個可以被確定的真理了,但是它會忽略一個簡單的常識,就是萬物皆變,人的精神現象、世界的現象首先都是在變動中顯示意義的,今天的感受在明天可能就變了,今天認為有價值的在明天可能變得分文不值,這些在普通人心理都是常識,但是一旦冥思苦想世界的本源之類的問題,就把他們忽略了,但我覺得是時候讓這些素樸的價值觀發揮作用了,因為世界實際上一直在被各種教條割裂,如果繼續割裂下去,各種文化觀念就無法溝通了,所以不如承認最簡單的價值觀,在這個基礎上求同存異,我想會是文化發展一個比較好的起點。這也是我對道學和術數學有信心的原因,因為它是尚變的學問,不是一套教條。
記者:前面談到的都是抽象的問題,現在想請您談一下對中心的具體規劃。
謝路軍教授:主要是依照翻譯整理、研究、出版、交流傳播這四個步驟來走的。因為研究的基礎全在文獻,所以我們第一步打算翻譯和整理“道教與術數學”的歷史典籍,主要是《術藏》和《道藏》里面的,在翻譯中,可以慢慢貼近古人的思想,有一些字詞古代有它本身的意思,和現在的意思是不一樣的,這些都值得好好揣摩,如果理解好了,對以后的研究會有很大的幫助;二是開展”道學與術數學的學術研究和專題教學培訓,作為研究機構,學術研究才是最主要的,我們希望可以有更多有意思的課題被挖掘出來。同時兼顧教學,給術數學培養后備人才;第三步是將“道學與術數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系列叢書進行編集和出版,制作提供相關的數字音像資料;四是面向國內外組織開展中華道學與術數學方面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動;后面兩步主要出于文化傳播的考慮,但是前面的兩項是最重要的,他們是學術機構的基礎和根本,也是我們最希望能夠做好的。
記者:謝謝您,謝教授,感覺在和您的談話中,消除了很多對道教和術數學的誤解,希望您的中心未來一切順利,前途光明,能夠產生很多有價值的成果。
謝路軍教授:好的,謝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