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岳母刺字只是個傳說 歷史上查無依據

2013/6/20 15:19:48 點擊數: 【字體:

  歌頌岳飛的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傳頌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極為流行。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歷史上卻查無依據。

  岳母刺字在民間流傳已久,單純從感情上講,沒人愿意否認這個至今仍激勵著中國人愛國精神的故事,但無奈的是那個時代孫岳珂所著的《鄂王行實編年》中就根本沒有記述此事。關于岳飛背刺“盡忠報國”四大字的原始記錄,則見于《宋史》的《何鑄傳》。官員在審問岳飛之際:“飛袒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這表明岳飛背上的刺字已是年深月久。這條最原始的記載當然不能提供岳母刺字的證明。

  從情理上推斷,岳母作為一個普通農婦,一般只怕不認字,而且當時的刺字是一項專門的手藝,有嚴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絕非一般常人所能。《水滸傳》第八回說林沖被“刺配遠惡軍州”,“喚個文筆匠,刺了面頰”。第十二回說楊志被判刑,也“喚個文墨匠人,刺了兩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表明宋時并不是任何人都有隨便給人刺字的手藝。

  那么,到底為什么岳飛背后要刺字?宋朝統治階級在招募兵勇時,兵勇臉部要被刺字,是為入籍標志,亦防止兵丁開小差逃跑。南宋人牛弁《曲洧舊聞》說:“藝祖(即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無賴不逞之人,刺字以為兵。”說明宋代募兵制是要刺字為記的。也有不刺字于面的,如范仲淹任“環慶路拒西夏招討史”主陜邊務,所招募的兵勇只刺字于手背或手臂上。朝廷定死制度,邊關大吏靈活運用,收到了較好的募兵效果。所刺文字最初是軍隊編號,如武德軍、陜軍等,稍后亦可刺吉語、警策語。

  從清初錢彩的《說岳全傳》開始,戲劇化編寫了岳母刺字的故事,說岳飛“就將衣服脫下半邊。安人取筆,先在岳飛背上正脊之中寫了‘精忠報國’四字,刺完,將醋墨涂上了,便永遠不褪色”。小說在第六十回“勘冤獄周三畏掛冠”中反而刪除了岳飛在被審訊時,袒示背部四字的真事。從此之后,岳母刺字的故事遂成定型,而岳飛背刺四字也訛為“精忠報國”,并且長久以來,以訛傳訛,近乎弄假成真。

  由此可見,岳母刺字的傳說大致流傳了四百年,在此之前,并無此種傳說。(原標題:岳母刺字只是個傳說 歷史上查無依據)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南寧晚報(2013-06-2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