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它們價值連城,我們也不在乎”
文化之殤:伊拉克古文物慘遭IS摧殘
亞述古國保護神等諸多稀世文物被毀
“伊斯蘭國”(IS)26日發布視頻,披露其武裝人員破壞伊拉克文物的畫面,揚言古代偶像必須被破壞。
視頻顯示,在伊拉克尼尼微省首府摩蘇爾博物館,“伊斯蘭國”武裝人員持大錘和電鉆,肆意毀壞珍貴文物。大量稀世藏品遭殃,包括古代亞述王國保護神石像——著名的“翼牛像”。亞述為興起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代西亞奴隸制國家。
學者認為,視頻內容可靠,文物遭劫“令人心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隨即要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召開緊急會議,將伊拉克遺產保護納入安保工作。
慘遭毒手
稀世文物“翼牛像”被毀
IS在互聯網上發布這段長約5分鐘的視頻。視頻先是拍攝于伊拉克摩蘇爾市的一處博物館內,顯示一群蓄須男子手持錘子、鉆頭等工具糟蹋文物的畫面,多座大型雕像受損嚴重,支離破碎。接著,鏡頭轉移至博物館附近的一處考古遺址,一名男子正手持鉆頭破壞文物,這次遭殃的是古代亞述王國一座保護神的石像。石像為牛,帶有翅膀,即著名的“翼牛像”。
視頻中,一名IS武裝人員說,“即使它們價值連城,我們也不在乎”,“這些所謂的亞述人、阿卡德人或者別的什么人拿出祭品,向上帝祈求戰爭、收成和雨水……(我們)要把這些雕像統統摧毀。”
文物專家說,受損物品包括真品、復制品和重新修復的文物。一些文物來自古亞述王國,還有一些來自帕提亞王國的哈特拉古城。帕提亞王國又名安息帝國,存在于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6年。
另外,一些目擊者說,“伊斯蘭國”當天還炸毀摩蘇爾中部的胡德爾清真寺。這座寺廟建于12世紀。
IS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占據了大片領土,掌握大批文物。伊拉克記錄在案的大約1.2萬處文物古跡中,將近有1800處位于IS控制區域中,專家擔憂它們均可能面臨滅頂之災。不僅如此,IS還盜竊文物,在黑市倒賣,拿收入作軍餉。
輿論嘩然
又一場“巴米揚慘劇”
“伊斯蘭國”的舉動令輿論嘩然。摩蘇爾考古學院教授阿米爾·朱邁里表示,視頻中的兩處地點分別是摩蘇爾市博物館和“冥界之門”——亞述王國古代都城尼尼微的諸多城門之一。朱邁里說:“我完全震驚了。這就是災難。這些文物毀了以后,我們就無法繼續為摩蘇爾的文明感到驕傲了。”朱邁里還表示,博物館所藏文物多為真品。倫敦大學學院的埃莉諾·羅布森表示,破壞石像的視頻毫無疑問真實可靠,“令人心碎”。亞述人興起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國勢一度強盛,版圖西至地中海,向東達到伊朗。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者查爾斯·E·瓊斯說:“這就像巴米揚慘劇。”瓊斯長期從事伊拉克遺產保護工作。
巴米揚佛像群位于阿富汗中部巴米揚省首府巴米揚市以北的懸崖峭壁上,共有大小石窟6000余座。其中兩尊巨佛“沙瑪瑪”和“塞爾薩爾”分別修建于公元1世紀和5世紀,因身形巨大和處于古絲綢之路而聞名。2001年3月,塔利班政權不顧國際輿論強烈譴責,用炸藥和大炮炸毀這兩尊佛像。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主管托馬斯·坎貝爾譴責說,“伊斯蘭國”對中東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進行了“災難性破壞”。他說:“這一對藝術、歷史和人文的愚蠢破壞不僅對摩蘇爾博物館,也對我們希望利用藝術團結人民、提高人文理解的世界努力帶來悲劇性打擊。”
文化之殤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緊急呼吁
事件發生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立即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
“這次襲擊遠不止是一場文化悲劇,”博科娃說,“我要求安理會主席召開緊急會議,將伊拉克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國家安全保護。”
博科娃指出,位于摩蘇爾西南大約100公里處的哈特拉古城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另外,“伊斯蘭國”舉動也違反聯合國安理會關于打擊恐怖主義的2199號決議。
聯合國安理會本月12日通過決議,決定就有關恐怖組織從事非法石油貿易、文物和武器走私、金融交易及利用互聯網進行恐怖活動等加強制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