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志雯
近年來,非遺保護如火如荼,各種民間藝術傳承與保護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如生產性保護、數字記錄保護等,除了在物質形態層面加強保護,樹立保護文化生態根源的理念尤為重要。
民間藝術如鮮活的生命,其成長需要一定的土壤,那就是民俗。只有產生于傳統民俗中的民間藝術才能保持鮮活的原貌,更好地傳承保護下去,因此激活并保有民俗是保護民間藝術的重中之重。例如,年畫是年關臨近,百姓為表達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而衍生出的一種藝術形式。要把年畫保護傳承下來,只是保護其中的雕刻、繪制等技藝遠遠不夠。只有從根本上保持住年畫存在的“生態土壤”——年節,并與人們的現代生活元素結合創新,才能使年畫自然傳承下去。
傳承不是簡單復制。民間藝術產生于民眾的生活習俗中,相應保護工作也應該注重依靠民間智慧和傳統,在制定文化政策時有所傾斜,在積極鼓勵、保護基礎上傳承民俗,讓民間藝術在適合其開花結果的土壤中正常生長,而非揠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