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記者張偉
口銜紅鐵、腳攪油鍋、上刀山、過火海等一幕幕神奇的角色讓觀眾驚嘆。貴州岑鞏平莊鄉41歲儺師肖光華的絕技曾“征服”中外多地觀眾、專家,剛剛放棄中華民族藝術節邀請的肖光華嘆息:“其實不應該放棄這樣的大舞臺,因為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
貴州岑鞏古名“思州”,其屬“蠻夷”之地,中國正史極少記載其歷史文化源流,因而留給后世的是諸多的難解之謎,其中思州儺更具神秘感。思州儺源于東漢,至今傳承有1800多年歷史的,其屬于宮廷儺,有別于其它民間儺、寺廟儺。同其他傳統文化一樣,因為老輩藝人的老去,年輕一輩的成長太慢而逐消逝。17歲便跟父輩學藝的肖光華的嘆息,依稀訴說思州儺昔日的輝煌與今日的沒落。
在歷史演變過程中,思州儺以其歡快的儺舞、儺歌巧妙地打破了宗教教議的金科玉律,使之成為一種“祭中有歌,歌中有舞,舞中有戲”的傳統民俗文化。傳承千年的神秘文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飲譽中外,北京第二屆竹文化節上,貴州岑鞏思州儺技民間藝術團連演130多場,征服了20萬人次的觀眾。
肖光華回憶說,其實早在1992年的時候,他便隨隊參加過北京九龍游樂園的展演。“第一次到北京很高興,更因為我們得到了掌聲與認可。”自此思州儺迅速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奧地利訪華團指明欣賞思州儺文化,多次欣賞過思州儺戲的時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王秋桂則評價:“思州儺是世界上很寶貴的文化遺產,可謂中國戲劇的活化石。”美國新墨西哥州旅游撰稿人丹尼斯·羅絲瑪麗看后寫道:“在岑鞏水尾我們欣賞到了精彩的思州儺技表演,我們希望更多的旅游者來領略這樣的樂趣。”
然而繁榮背后難掩蕭瑟,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岑鞏縣境內有儺戲班102個,每個儺戲班3至5人。肖光華難掩失落地告訴記者:“比我大的老一輩傳承人基本不在了,如今做得最好的恐怕就是我了。”在老肖的訴說中,思州儺文化已經難掩衰。“有的儺戲出演,還要找我借人。”
提及儺文化的消逝,肖光華說:“要有耐心和文化才能學到真本事。”在老肖的徒弟中,要六七年才能出師,而且還要熟練地認知幾千個繁體字,這就讓很多人知難而退。老肖的手中有一套寶貝,幾十本線狀的唱本無疑最為耀眼。“原先的被燒毀了,現在的這些是靠老一輩口口相傳,我一個個字抄下來的。”而這一“壯舉”讓眾人震驚,隨行的當地官員驚訝地說:“太厲害了!要知道他只上過小學四年級,哪怕現在的大學生也不能寫完這么多的繁體字。”
令人欣喜的是老肖的兒子肖江河決定子承父業,上過大學的他告訴記者:“這是祖輩傳下來的,丟了太可惜,而且國家也在重視這方面。”
據了解,岑鞏計劃將思州儺以“宮廷儺”的名義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這也給了老肖繼續做下去的“動力”,拿著在韓國獲獎證書的他笑呵呵地說:“我有個夢想:在韓國、日本拿過獎了,還想繼續獲獎,辦個公司讓思州儺永遠流傳下去。”(原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