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成都老官山漢墓群出土920余支醫學竹簡

2013/12/18 10:10:00 點擊數: 【字體:

成都老官山漢墓群出土920余支醫學竹簡

  醫簡內含醫書(圖為根據專家觀點繪制的模擬圖。)制圖龔武

成都老官山漢墓群出土920余支醫學竹簡

  醫簡經溶液浸泡后放在玻璃試管中保護及修復。吳小川攝

  在成都老官山漢墓群的發掘中,3號墓地出土了920余支醫學竹簡,由于年代久遠,竹簡上的文字通過肉眼難以識別,考古人員通過紅外掃描,破解了其中部分內容。

  其中,醫簡上的“敝昔”與“扁鵲”同音通假,很可能就是指脈診法的創始人扁鵲,考古專家推測,出土的部分醫簡可能屬于失傳的扁鵲學派醫書。

  脈診醫簡

  找回扁鵲學派經典

  扁鵲是醫方祖師,以診脈聞名,并創立了切脈診斷法。“脈相學的博大精深讓中醫成為中國的瑰寶。”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和中浚說,扁鵲學派也奠定了中醫切脈診斷的先河。

  在此次發現的醫簡中,《敝昔醫論》、《經脈書》、《脈數》、《五色脈診》等都屬于扁鵲的經典言論。

  負責此次簡牘識讀工作的荊州簡牘研究所研究員武家璧指出,特別是《敝昔醫論》中的“敝昔”,與“扁鵲”同音通假,可能就是指扁鵲,“這次發現或重新找回了中醫扁鵲學派的經典”。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也認為,“敝昔”通“扁鵲”沒有問題,這是很重要的線索。

  此次發現的醫簡《五色脈診》,詳細記載了通過脈相觀察病痛的方法,“心氣為赤色,肺氣為白色、肝氣為青色,胃氣為黃色,腎氣為黑色,故用五臟氣色……”通過對脈相的觀察、診斷即可找準病癥。

  專家解讀

  證實成都有獨立扁鵲醫學派系

  和中浚介紹說,天回醫簡《六十病方》與馬王堆《五十二病方》同類,但病名和療方不同,表明成都存在一個獨立傳播的醫學派系,也進一步證實東漢時期廣漢的涪翁、程高、郭玉等以脈診為特色的醫學派都是扁鵲學派的繼承人。一號墓里的經脈漆人,可將醫簡記載的經脈循行路線與經脈人對照,更加立體、形象,解決醫學史上的實踐問題。

  醫簡價值遠遠高于馬王堆醫書

  此前,馬王堆、張家山漢墓也曾出土過醫學文獻。但成都天回鎮出土的醫簡,在醫學史上數量最大、最集中、和醫學關系最密切。馬王堆醫書的內容有很多原始、巫術的成分,醫方也是以單方為主,經驗的成分比較大。成都天回鎮醫簡的藥方也比馬王堆醫書更加成熟。這批醫簡在醫學史上的價值,遠遠高于馬王堆醫書。

  古時病方

  迄今為止,在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2萬多字的醫學竹簡著作中,大部分巫醫不分,藥方多以單方為主,在現代中醫中,很多已經不再使用。而在老官山漢墓中,天回醫簡中除了經方外,還有多味藥劑的復合方,說明中醫已經走向獨立發展的軌道。“從數量來看,也有2萬多字的樣子。”

  蜀椒入藥治痛風

  “八治風:石脂七分,蜀椒五分,方風、細辛各四分,厚柎五分,陳朱臾一分,圭十分,薑六分,皆冶合”——《六十病方》

  竹簡中記錄,以蜀椒作為藥引,帶有明顯的四川本土特征。“蜀椒是可以入藥的,可以治療痛風,現在有些中藥藥方中還在沿用。”中醫名醫館醫生張勇說,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

  黃牛尿治黃疸

  “治黃癉,取黃牛尿,外敷。”

  ——《六十病方》文中的黃癉即黃疸,黃牛尿治黃疸靠譜嗎?“這是民間偏方,當時可能通過醫生的臨床使用,是有效果的,但是現在看來是沒有科學依據,現在沒有這種治療方法了。”和中浚說,“在馬王堆漢墓醫學竹簡中,這種以原始藥引為主的藥方比較常見。”

  很多藥方沿用至今

  在這些竹簡中,還發現了3個藥方,內容基本相同,略有增減。藥方中以“柷實”為主藥物,“鳥喙半一物”是藥引子。按照每天的量,逐漸遞減。藥方的格式是:藥名、用量、服藥方法。

  從藥方的構成和療程上來說,“基本體現了‘君臣佐使’的基本結構以及中醫‘辯證施治’的治療原理,是中醫藥基本成熟和獨立發展的很好說明。”和中浚說,這次發現的醫書中,很多藥方現在中醫也在使用。而這種療程藥方,在馬王堆漢墓中,也是沒有發現的。

  華西都市報記者許冬琳

  墓葬4座

  M1、M2、M3為一組;M4為一組

  出土遺物

  1、醫簡920支分兩處存放,編號 M3-121共736支(含殘簡),根據竹簡長度、擺放位置、疊壓次序和簡文內容,可分為9部醫書;編號M3-137共 184支(含殘簡),內容為《醫馬書》

  2、人體經穴髹漆人像

  高約14厘米,五官、肢體刻畫準確,白色或紅色描繪的經脈線條和穴點清晰可見,不同部位還陰刻“心”“肺”“腎”“盆”小字,應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與墓葬出土的經脈醫書相對照。

  十部醫書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濤說,發現的920支竹簡分為10部醫書。

  除《五色脈診》之外都沒有書名,經初步整理暫定名為《敝昔醫論》《脈死候》《六十病方》《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癥候》《脈數》。這些醫書中涉及內科、外科、婦科等。

  其中,首次發現的《醫馬書》,填補了中國獸醫史的空白。(原標題:成都老官山漢墓群出土920余支醫學竹簡)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華西都市報(2013-12-18)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