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公布的2013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中,甘肅西城驛遺址榜上有名,這一距今約4000年的古遺址考古發掘,為史前“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提供了新證。
“大量小麥、土坯建筑的發現是西城驛遺址考古的重要成果之一。”參與現場發掘的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陳國科介紹,這些發現表明早在4000年前,河西走廊地區已與西方發生了頻繁接觸。
考古界一般認為,小麥和土坯建筑起源于西亞和中東地區,西城驛遺址考古發掘的小麥、土坯建筑是西北地區目前所見年代最早者,為小麥及土坯建筑進入中國的時間及路徑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西城驛遺址位于甘肅省張掖市明永鄉下崖村西北3公里處,是黑河流域中游發現的一處馬廠晚期至四壩時期的聚落遺址,距今4100年-3600年。2010至2013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西北大學聯合對其進行了連續四年發掘。(記者王艷明)(原標題:甘肅西城驛遺址考古為史前“絲綢之路”提供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