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墻始建于隋初,為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規模最大、保護最為完整的城墻古跡之一,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樹開新花的文化課題
古老的城垣,厚重的歷史,古樸的風貌,歷久彌新,古韻生香,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如何將之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彰顯出新的時代精神,綻放出新的光彩,不僅是每一個西安市民的心愿,也是所有熱愛西安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有識之士的共同夙愿。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西安城墻格局規整,東西綿延,南北縱橫,東西南北四大城門遙相呼應,蔚為壯觀。城墻周長13.7公里,護城河(渠)全長約15公里,墻、林、河、巷與宏偉壯觀的城樓、角樓、垛樓等交相映襯,宛如一幅立體的歷史畫卷。城墻內城區面積約11.3平方公里,通過18座城門,西安城墻景區動態與城市交融互通,與西安數百萬市民生活肌理相連,相依相存。以“城”為核,以“城”布局,不斷強化西安城墻在西安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的核心地位,是西安市第一至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的基本原則。
西安城墻對西安城市發展的巨大價值可以概括為三個層面:一是文物本體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城市的發展方向;二是風貌保護和功能兼顧,直接決定城市的空間格局、功能完善和城市特色;三是城市精神和人文情懷。皇城根下,四方城中,人和城的千年滄桑、百年交融,形成了雄渾、厚重、古樸、方正的城市精神,培育出了依城而居、以城為家、愛城如家的家國情懷。
在新的歷史階段,西安城墻的保護傳承,不僅需要解決古與今、新與舊、修與補的現實難題,需要解決保護與利用、經營與管理、建設保護資金不足等突出矛盾,更需要破解傳承文明、承載城市功能、融入現代城市發展的重大命題。
記得住鄉愁的現實挑戰
在城鎮化加速的進程中,如何讓民眾記得住鄉愁是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同樣,在西安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時代命題前,西安城墻的保護和傳承也面臨著多個領域、多個層次、多個方面的現實挑戰。
比如,對已有的墻體進行保護性修復,沒有異議;但對在戰火中毀壞的標志性建筑進行重建,容易引發爭議。近幾年,國際上對東方建筑的復建、修建漸有成熟的經驗、成功的路徑,為西安城墻的綜合性保護提供了可鑒之資。
又如,城市交通與傳統風貌協調是不容回避的現實難題。西安城墻位于市中心,城墻內外主城區居住人口數百萬,巨大的城市交通壓力,建設必要的穿越性、連通式交通體系對城墻原址性的影響,是必須面對和破解的難題。另外,由于歷史原因,環繞一周的護城河既是景觀河,又是排污渠、泄洪渠,直接影響城墻本體和生態環境與風貌。目前,我們已在西安南門區域建國門至朱雀門建設示范段工程,在近3公里的水域面積內,首先實現凈污分流、管道分流,還西安城墻一個水清河凈、畫舫游弋的優美環境。
無論是羅馬、雅典這樣的世界文明古都,倫敦、巴黎這樣的世界文化名城,或是京都、首爾這樣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都選擇了文化古跡融入現代都市生活的發展取向。“活著的文物古跡”“讓文物古跡活起來”“讓文物古跡美起來、亮起來”,為文物古跡注入新的生命力——國際上文物保護和利用的理念與實踐,為我們提供了“可以攻玉”的鮮活經驗。西安城墻作為“活著的載體”,在保護的前提下,我們將之融入西安現代城市建設中,努力打造成一個現代都市發展與古跡保護和諧共生的國際典范。
保護與傳承的創新實踐
經過多年的調研論證,我們確立了西安城墻南門區域綜合提升改造的總體構想:保護文物、傳承文明、弘揚文化、提升城市、惠及百姓。
保護文物,就是對西安城墻本體及周邊重要的歷史建筑、文物古跡進行全面保護,確保其原真性和完整性;傳承文明,就是賦予西安城墻新的生命力,使其成為周秦漢唐中華文明燦爛成果的展示載體;弘揚文化,就是將古都文化這一西安文化的歷史稟賦,通過豐富多彩、富有時代特點的文化形式弘揚光大,塑造西安古老歷史與現代風采完美結合的文化品格;提升城市,就是率先實施“八水潤西安”工程、交通緩堵工程、園林美化工程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生態工程,徹底改變西安南門區域環境雜亂、交通擁堵的局面,使之成為美麗西安的重要窗口、生態西安和文化西安建設的都市名片;惠及百姓,是指通過綜合提升改造,開放性景區的區域面積擴大一倍,至20萬平方米,真正成為老百姓的“自樂園”和文化休閑的好去處。
我們把具體實施方案概括為“兩個集成,四大體系、五位一體”。
西安城墻南門區域的綜合提升改造將實現兩個集成:一是文化集成,即以文保、文化為主線,將重大文保項目與一系列文化項目進行集成式組合,形成西安城墻大文化體系;二是機制集成,即以文化景區建設為龍頭,整合資源,進行社會化、市場化運作,實現保護、建設、投資、管理、經營等多種體制機制的集成。
四大體系是指綜合提升改造完成后,形成的文物保護展示體系、護城河歷史風貌游覽體系、南門區域立體式交通體系、南門城墻文化旅游活動體系。我們希望通過這四大項目體系的建設運營,將西安城墻巨大的歷史文物價值轉化為文化旅游價值、城市服務價值,巨大的資本投資轉化為具有良好效益的實體項目,巨大的財政轉移投資轉化為高價值的城市公共服務和高質量的城市游憩生態空間,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能的雙豐收,實現文保、文化、旅游、生態、交通建設等城市發展要素的“五位一體”,實現保護、利用、建設、管理、運營體制架構的“五位一體”。
目前,西安城墻南門區域綜合提升改造工程正處于全面實施、全面建設的關鍵時期,2013年年底已實現各項重點項目和工程的封頂,2014年10月1日前,將以嶄新、亮麗、古樸、生態的新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西安城墻,我們不僅要讓你活起來,而且要活出精彩!
李元(作者為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原標題:西安城墻 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