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小溪村
張祺琪 張 凱
日前,筆者從國家民委經濟發展司獲悉,湖南吉首市社塘坡鄉齊心村,矮寨鎮德夯村、中黃村、家庭村,丹青鎮清明村,峒河街道辦事處小溪村6個村寨將被國家民委列入“十二五”時期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名錄。2013年,吉首市民族局根據國家民委的要求,深入少數民族村寨進行實地考察,會同相關部門向國家民委、湖南省民委遞交申報材料,國家民委組織有關專家對6個村寨的保護與發展項目進行了評審。
家庭村:苗族非遺的“活化石”
吉首市矮寨鎮家庭村位于市區西北部,坐落在海拔700多米高山臺地上,全村共有81戶360多人。家庭村苗族文化氛圍濃厚,據吉首縣志記載,吉首一帶苗族“四月八”節日就發源于此;村落周圍物質文化遺產保存完好,至今尚存四處民國時期御用軍事防衛的古城墻遺址。村內95%的民居為苗族傳統木屋,其中有吊腳樓10棟,整個村寨具有自己特有的風格,是不可多得的苗族傳統民居群落。此外,雙嗩吶吹奏技藝和吊腳樓建筑工藝等民族絕技保存完好,德夯、矮寨等周邊村寨的吊腳樓都是出于家庭村木匠師傅們的巧手,堪稱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石”。
德夯村:苗寨中的田園詩情
德夯村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區23公里,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里山勢跌宕,絕壁高聳,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144戶農戶,總人口562人,主要從事糧食生產、旅游服務(飲食、運輸、商業、鼓舞表演等)和竹器加工。德夯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自然山寨,民居是清一色的青瓦木板屋,幾條縱橫交錯的青石板路連接著百余戶人家。德夯村民居特色保護完好,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苗鼓、苗歌、苗獅、苗拳等濃郁民族特色的文化遺產,特色古苗寨和流沙瀑布遠近聞名,與矮寨公路奇觀、矮寨特大懸索橋隔山相望,從聞名世界的矮寨大橋下沿溪上行3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車、水輾、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腳樓,一派田園詩情。
清明村:“丹青苗歌山歌”的飆歌場所
丹青鎮清明村位于吉首市東北部,全村848人,是以苗族為主的邊遠少數民族聚居地。丹青苗族原有說法為仡佬苗族,即東鄉苗族,有著自己的語音系統。由于與西鄉苗族(含己略,矮寨等苗族)語言有60%相似,故統稱苗族。該地區古屬楚南疆域的“五溪”,是吉首、瀘溪、古丈三縣市的民族民間傳統“丹青苗歌山歌”飆歌的主要場所。清明文化是以山歌、苗歌為主要內容,和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它的變革和風格、特色與當地的特殊地理環境和人民群眾的勞動,生活方式有密切的聯系。這里每年舉辦的“清明歌會”有吉首、瀘溪、古丈兩縣一市12個鄉鎮的300多位民歌手參加,觀看的群眾達3萬余人。
齊心村:青石板筑起的寨堡
齊心村位于吉首市社塘坡鄉西南部,屬云貴高原邊緣的臘爾山地區,海拔750米—800米,被稱為社塘坡鄉的“西伯利亞”。全村328人,是一個典型的純苗族聚居地。全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的高寒地帶,土壤多為青砂土壤,自然條件較惡劣。齊心村原名狗年,因明代洪武某一狗年搬遷落居而得名,后在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乾嘉苗民在起義中生擒清軍頭領又改名為擒頭坡。上世紀50年代初更名為齊心村。齊心村歷史悠久、民俗文化豐富,古時村民取當地堅硬的青石板為石料,壘起了寨堡,更有隨處可見的石桌、石碾、石磨等,基本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人們的飲食、紡織、衣著、耕種等都保持著獨特的古韻,還有悠久的苗歌文化、接龍文化、舞獅文化、跳鼓文化等。
小溪村:保存著明清歷史建筑群
小溪村位于湘西州府吉首市西北郊,全村3個自然寨共1026人,是一個純苗族聚居地。小溪村至今仍然保存著一批明清時代歷史建筑,洪家大院距今約有150年(1850年—1860年)歷史,整體建筑群占地面積8600平方米,修建面積6600平方米,大院外觀飛檐翹角,氣勢磅礴,門窗圖案形態各異,做工精細。小溪村除了擁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外,還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苗鼓”、“吹木葉”、“攔門酒”、金銀首飾、華美的苗族服飾,“猴兒鼓”“祭祖”“上刀梯”等形成了這里的傳統苗族民俗文化。近年來,小溪村致力于保護洪家大院等明清歷史建筑群和發展苗族傳統民間工藝,這里的苗族刺繡、編帶織布、苗族銀飾等因其傳統古老、做工精細而聲名遠揚。
中黃村:傳統文化藝術之村
矮寨鎮中黃村重午苗寨位于吉首市西部,重午古苗寨深藏在武陵山脈之中,全寨共307人,是典型的苗族聚居區。“中黃”苗語意為河中心的地方,在這個自成一體的景區內溪流縱橫,群峰競爭,古木奇花,苗族風情,皆在其中。重午古建筑群建于清朝,已有200多年歷史。現留存68棟,是吉首、花垣、保靖3縣市交界處罕見保留完好的苗族木質結構“籽蹬屋”代表性民居建筑。中黃村重午古寨在吉首市內是有名的文化藝術村。據統計,該村從事文化藝術工作的人員有200余人,占全村總人口的50%以上,宗教祭祀的法司、道士、天文歷法、民間醫藥、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曲、曲藝、雕塑繪畫、傳統工藝品加工、民族民間體育等應有盡有。(原標題:吉首6村寨將列入民族特色保護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