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魯韻梆聲響 振興路漫長

2014/4/21 11:00:21 點擊數: 【字體:

    4月10日,第三屆中國豫劇節在河南鄭州落下帷幕,由濟寧市山東梆子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創排的山東梆子《圣水河的月亮》榮獲“優秀劇目獎”,該劇主演李新花榮獲“優秀表演獎”。面對《圣水河的月亮》在河南這一戲劇大省掀起的“山東梆子熱”,李新花表示,新劇目的創排為山東梆子注入了新活力,但與鮮花掌聲相比,山東梆子發展中的困惑更需要被關注。

    觀眾熱捧難掩傳承憂慮

    4月5日至6日,山東梆子《圣水河的月亮》在鄭州市兒童劇院連演兩場。劇中主人公老耿面對婚變勇于反思、大義擔當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現代戲的唱腔能這么飽滿,實在不多見。”演出結束后,許多觀眾圍在臺口,要求演員返場加唱。河南省豫劇音樂學會會長、作曲家朱超倫在觀摩演出后表示:“《圣水河的月亮》不但唱腔音樂緊扣人物,注重旋律、節奏的輕重緩急,演員表演也不游離于情境,張弛有度、收放自如。”遭遇熱捧,李新花連說了兩個“沒想到”。她坦言,沒想到作品能贏得眾多行家認可,更沒想到豫劇節上還有諸多熱愛山東梆子的戲迷觀眾。但高興之余,李新花也直陳憂慮:山東梆子不乏觀眾基礎,如何促進其影響力,進一步發揮劇種的優勢?

    “靠優秀的劇目可以推動山東梆子的發展,但不能扭轉整個劇種的現狀。”在李新花看來,傳統劇目流失、傳承陣地萎縮、藝術人才青黃不接等問題仍是當今山東梆子在改革發展中面臨的困境。“近年來,山東梆子振興的呼聲很高,但缺乏像豫劇發展中那種‘抱團優勢’,缺乏一些切實可行的推動力。”李新花說。

    “有米下鍋”是發展關鍵

    “人才、劇目、劇團‘三并舉’,是劇種發展的必然之路。”山東梆子研究學者馬玉金認為,山東梆子的發展必須“有米下鍋”。“現在的狀況是,許多劇目在參評獎項后束之高閣,沒有形成連續效應,造成了較大的資源浪費。而一些傳統折子戲只出現在某些下鄉演出的節目單中,很少進入城市劇場,造成觀眾的審美‘一葉障目’。”馬玉金指出,山東梆子近50年來的艱難進程,除在劇目建設上受評獎等因素的制約外,院團缺乏“龍頭老大”的帶動、關系的渙散也是發展中面臨的阻力。“任何藝術都要排除‘門戶之見’,讓業務好的演員勁兒往一處使,共同推動山東梆子的發展是當務之急。”馬玉金表示。

    李新花表示,后續人才的培養是擺在山東梆子發展道路上的一個更大的難題。“前輩藝術家相繼退出舞臺,而青年人又沒有成長起來。”作為承上啟下的一代,李新花等演員亦有自身的困惑。“后續人才的培養,學校教育與院團的‘傳幫帶’各占其一,目前的培養機制顯然還不算成熟。”李新花說。

    守住劇種典型特色

    戲曲者,謂之以歌舞演故事也。朱超倫認為,對于戲曲尤其是地方戲而言,劇本是一出戲的根,而音樂唱腔是其靈魂。“唱腔、念白是地方語言的音樂化、擴大化,不同劇種在旋律、板式與結構上的差異正是劇種的特色所在。山東梆子要注意篩選最具代表性的旋律與音樂特性,然后再放大并使之發展。”朱超倫指出,在豫劇近年來的發展中,除了地方政府借助名角效應、梨園節目、豫劇節等項目的推動外,最值得借鑒的經驗就在于抓住了劇種特色,把最典型的聲腔“灌”入了觀眾腦海里。

    “山東梆子近年來的沉寂未必是件壞事。”在馬玉金看來,由于山東梆子曾一度低迷,未遭遇轉型期如流行等的過多侵襲,因而較好地保留了其藝術本體。“作為地方大劇種,山東梆子行當齊全、表現力強,未因創新而迷失方向。”但他同時強調,山東梆子的發展并非一成不變。“就發展而言,梆子戲已經向著吸引‘老梆子’‘新梆子’和不看梆子的人而努力,進行有老味而有新韻的嘗試。”他指出,這項工作的前提是厘清劇種規律,守住劇種的典型特色。

    振興亟須官民合力

    近年來,在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劇協及戲迷等合力推動下,“山東梆子專業大賽”“山東梆子中青年演員演唱大賽”等活動相繼舉行,在促進挖掘《臨潼山》、《老羊山》等骨子老戲的同時,也催生了山東梆子傳統流派的活力。在一系列活動中,推出了“山東梆子十大名演”及青年新秀。“這對山東梆子發展來說都是及時雨。”在馬玉金看來,山東梆子發展更需借鑒像昆曲發展那種打破院團限制的行業聯動經驗,并亟待政府對常態演出、演員培養尤其是領軍人才的大力投入。“‘十藝節’在山東舉辦,催生了創作的繁榮,也讓山東梆子走進了更多觀眾的視野。下一步,院團需形成劇目產出、人才培養的自覺意識,這要求主管部門有思路、有方案,不能流于口號。”馬玉金說。

    除官方推動外,山東梆子發展的更大土壤在于民間。今年3月,吉林的戲迷王志民坐18小時火車專程到山東劇院觀摩《兩狼山上》,只要有觀眾,山東梆子的傳承就斷不了。“劇種不光要培養演員,也要培養觀眾。”朱超倫認為,劇種受歡迎的程度歷來在民間有排行,并且排法在不斷變化,不僅代表了觀眾在某一時段對不同劇種的認知,更反映出劇種發展的風向。“地方戲離不開一個地域內的民眾根基,發展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要發揮戲迷的作用,培育觀眾的凝聚力。”朱超倫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04-2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