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內蒙古阿爾山現馴化馬巖畫 或改寫世界馬文化史

2014/6/20 10:24:03 點擊數: 【字體:

  中新社呼和浩特6月19日電 (李愛平 鄧智洋)中國巖畫學會會員、大興安嶺巖畫發現與研究學者崔越領19日對本社記者透露,最近在內蒙古阿爾山一巖畫點發現的馴化馬巖畫圖案,根據巖畫點所處的地理位置、巖畫的時代可證明,阿爾山是馬文化的發源地,此巖畫的發現或將改寫世界馬文化史。

  崔越領介紹說,該巖畫點的地理位置為大興安嶺森林向蒙古草原過渡地帶,具備捕獲馬的條件。大興安嶺阿爾山馴化馬圖案的發現,為世界探究人類文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證資料。

  消息指,該巖畫繪在第四紀冰川遺跡—冰蝕柱的下方,紅色繪就,圖案自左向右是一頭七叉馬鹿、一條狗,隨后是人騎馬,呈“悠然狀”。依據圖案中動物的形態,線條與涂實并存的繪畫技法,附近區域巖畫內涵、石器遺址等情況分析,產生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

  學者分析認為,馬是在6000年前中亞草原一帶被馴化。而在崔越領看來,該幅巖畫繪就的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遠古先民在森林文明時期,反映了其生產與生活。依據該幅巖畫所處的地點說明,人類文明在由森林走向草原之前就已經將馬馴化,森林是馬文化的起源。

  崔越領說,馬在人類社會的進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生活馭使、狩獵、農耕、禮儀、戰爭、商業運輸,在古代中國,擁有馬的數量,體現出國家的實力。

  另外,在人類的遷徙戰爭中,馬還是勝利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3000年來,因北方人擁有馬,不斷地入主中原。有史記載,大興安嶺的原住民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之所以能夠入主中原,除民族性格外就是仰仗于馬。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2014-06-2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