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湖北:制度創新護航非遺傳承

2014/11/17 10:14:37 點擊數: 【字體:

    本報記者 陳徑舟 邊思瑋

    編者按:2014年對于湖北非遺保護工作來說,是厚積薄發的一年。5月,16個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走出國門,亮相莫斯科;9月,恩施州和長陽、五峰兩縣聯合設立的“武陵山區(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正式被文化部批準成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0月,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公示名單公布,湖北19個項目20個保護單位入選……近年來,湖北非遺保護工作法制化、常態化、標準化建設成果明顯,生產性保護作出了多項新探索。

    在長陽縣,一個縣級非遺保護條例在2006年便已施行。

    在黃岡市,一個非遺保護工作受“怠慢”的報告在2010年驚動了市人大。

    在恩施州,一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一名律師分別于2013年和2014年被非遺中心聘用……

    一個個案例,見證了湖北非遺保護工作者在制度層面進行的探索。

    “當時非遺還是個新概念,縣里基于本地情況,設立了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中心主任張穎輝說,這個條例使長陽的非遺保護工作很早就進入了法制化軌道。

    2006年6月10日開始實施的全國首個縣級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從口述文學、傳統音樂等9個方面闡述了法律所保護的民間藝術形式,并從成立保護機構、落實保護經費、制定保護措施、相關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規定。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位于鄂西南山區、清江中下游,曾被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長陽縣非遺保護工作能取得成績,張穎輝認為,一方面是較早出臺了相關保護條例,有了法規和制度方面的保障,有了專設的保護機構和人員;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縣里一把手的大力支持。

    與長陽縣不同,黃岡市的非遺保護工作在起步之初曾被許多區縣“怠慢”。

    2009年下半年,黃岡市非遺中心辦公室主任胡可益與同事對全市非遺工作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部分區縣對非遺保護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存在沒有設置專門機構、沒有配備專職人員、沒有專項工作經費等問題。“基層非遺工作僅靠上級文化部門督促,很難有效推進。” 胡可益說,為了讓區縣政府重視非遺工作,黃岡市非遺中心向黃岡市人大尋求支援。

    2010年,黃岡市人大專門派出3個調研組,分赴各區縣調研。胡可益回憶,調研組在了解基層非遺工作的情況后開始“現場辦公”,督促區縣一把手解決實際問題,并讓區縣一把手現場簽訂履行協議。不僅如此,黃岡市人大還在當年11月通過了《黃岡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決議》。

    “決議的出臺讓區縣非遺工作中的部分問題很快得到解決。一方面,經費、硬件、人員配備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提高了其他部門和機構對非遺的關注度,比如當年的市政協會議關于加強非遺保護的協議就有3個。” 胡可益說。

    除了尋求“外援”,黃岡市文化局也將非遺保護工作納入區縣文化局長的年終考核,以此鞭策各區縣文化部門負責人加強非遺保護工作。胡可益介紹,2010年初創至今,該考核已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包括項目申報和評級狀況、項目保護及傳承成果、經費落實情況等指標,非遺保護工作的分值占區縣文化局長年終考核總分值的15%。

    在恩施,8歲入行撒葉兒嗬,后來成為湖北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的譚學聰,如今身份已從民間藝人轉變為非遺保護工作者。

    2013年3月,譚學聰憑借“人才引進”方式成為恩施市非遺保護傳承展演中心的一員。恩施市非遺保護傳承展演中心主任覃濤介紹,將譚學聰引入中心是為充實非遺保護工作隊伍,譚學聰將作為教師向青年演員教授撒葉兒嗬、薅草鑼鼓、恩施山民歌等非遺項目,助力非遺項目傳承。面對自己角色的轉變,譚學聰感慨頗深:“初學它僅是為愛好,后來變成了謀生的手段,現在成為傳承人和非遺保護工作者,更多的是責任和義務。”

    簽約律師也是恩施非遺保護工作的創新之處。近年來,一些非遺工作中的糾紛讓覃濤和同事們極為困惑,比如版權問題、傳承人推薦工作中存在的矛盾等。覃濤舉例說,一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不久前去世,恩施市非遺保護傳承展演中心想推薦其徒弟成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但其師母卻否認有這位徒弟,傳承人推薦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后來,中心搜集了證明師徒關系的文字及影像材料,并請律師結合相關法律出面調解,事情才得以解決。

    鑒于此,恩施市非遺保護傳承展演中心今年8月正式聘請專職律師。覃濤認為,律師的參與將有助于化解非遺保護工作中已經出現或潛在的矛盾。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廣州日報(2014-11-1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