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7月29日電 (記者 曹旭峰)記者29日從湖北省圖書館獲悉,該館為其館藏明朝至現代的1400余部家譜建立“家譜影像全文數據庫”,讀者可通過網絡“姓氏尋源”。
目前,湖北省圖書館搶救性征集的有昌氏、謝氏、李氏、馮氏、孫氏、汪氏、吳氏等50多個姓氏家譜。家譜主要來源于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慶、臺灣等地。
歷史上,荊楚地區經歷了幾次大規模移民,比如“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等,武漢及周邊地區都是重要的中轉地,是探尋中華姓氏流轉遷徙的重要地域。
創修于元代的《昌氏宗譜》,是目前湖北省發現的最早宗譜之一。從昌氏宗譜可清晰看到,昌氏始祖(第一世)昌大椿,諱齡。湖南潭州長沙縣人,先世自衡山縣舜溪徙來居長沙,凡五世。宋太祖即位,以武功為西羌校尉。第五世昌文彬,諱質,號魯叟。明道甲戍七月十五生,熙寧間以書經登余中榜進士,元符間歷吉州通判,被邪黨所誣,崇寧丁亥九月二十五歿。第十八世昌友諒于明宣德年間遷徙至湖北沔陽(今仙桃市)。從元代至今,昌氏宗譜共9次續修。這種延續了千余年,傳承有序,保存完好的家譜實不多見。其34代的昌學堯、昌學舜、昌學禹、昌學湯兄弟四人,分居于臺灣、北京、湖北三地。湖北省圖書館研究館員昌慶旭為昌氏第36代。
“昌氏宗譜信息錄入家譜影像全文數據庫后,兩岸的親人今后可以分享整個家族信息,一解思親之苦。”昌慶旭說。
湖北省圖書館現存的《吳氏宗譜——吳女集》,是目前唯一的一部以女性為主的譜系。時間跨度自三國時期起至現代,記錄了孫堅之妻吳代、劉備之妻吳莧、隋煬帝寵妃吳降仙等758名吳氏杰出女性,納入數據庫后可直接查找歷史上的吳氏名女。
中華大族譜(國際)文獻編委會編委聶世敏認為,中華族譜文化不僅涵蓋姓氏源流、族規家訓、宗教禮儀等、還涉及一些重要事件及重要人物,與國史、方志構成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大廈的三大支柱,家譜是中華民族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的精神瑰寶,“搭建一個全球炎黃子孫的跨越地域、國界、多語種的尋根數據庫平臺,對中華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