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保護與利用陜西宜君戰國魏長城文化遺產,8月6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長城學會、陜西省文物局、銅川市人民政府主辦,宜君縣人民政府、陜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協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長城保護專項管理委員會、銅川市文物旅游局承辦的“陜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協會長城專業委員會成立暨宜君戰國魏長城保護與利用研討會”在宜君召開。文化部原副部長、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秘書長安然,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銅川市政協主席張應龍,陜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銅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志強,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院長焦南峰,宜君縣委副書記、縣長曹全虎等領導及陜西省其他市縣的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70余人,參加了“專委會”的成立與研討活動,并實地考察了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
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位于陜西宜君縣北部的山梁上,形成一條縱貫南北的天然原始屏障。現存長城遺址總長9594.5米,由夯土筑成,東北接黃陵縣魏長城。遺址由6段城墻遺址、9處烽火臺遺址、1處城址組成。9處烽火臺之間距離均由長城城墻連接。整個城墻與烽火臺由10厘米厚夯土層堆砌而成。據“陜西長城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委員薛東星介紹,自2012年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作為中國早期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省、市、縣各級主管部門將其保護工作納入到重點工作中。尤其是從2014年至今,作為一個貧困縣,宜君縣政府在對轄區內古長城的調查、科研、落實保護措施、加強宣傳提高認識等方面,下大力氣克服各種困難,累計投入近千萬元,取得了顯著效果,并得到了省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主持此項工作的縣長曹全虎,今年初被授予了“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杰出人物”的“尋找文化遺產守護者”先進個人。
在大會上,李志強、曹全虎分別介紹了近年來銅川市和宜君縣在文保工作上,尤其是在長城保護方面的工作開展情況;董耀會、安然、周魁英、焦南峰等分別介紹了全國范圍內長城保護現狀、保護項目的開展情況及宜君長城保護規劃方案的制定落實情況,并一致認為宜君在全陜西省20個有長城遺存的縣中,甚至在全國有長城的403個縣中,他們的長城遺址保護工作走在了前列。對此鄭欣淼認為,從總體上講,現在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普遍有了提高,但與現實狀況及文化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而宜君在長城保護方面的認識、做法與取得的成果,很可貴也很有借鑒意義。
在研討中,段清波、王小蒙、賀林、劉軍民、李恭、李居西、張健福等專家,就長城文化遺產所蘊含的長城文明及文物方面的價值研究、土遺址長城保護科學方法的研究、魏長城田野情況調查及宜君長城階段性保護成果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專委會”的成立、研究成果的交流,為陜西省加強有長城遺址市、縣之間的聯合和資訊交流、資源共享搭建了平臺,并推動了全省范圍內長城遺址的研究、保護成果的展示與利用,也為全國古長城保護工作起了好的示范作用。(錢 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