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謎,如果從夏、商、周時代的“隱語”算起,至今已有35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它更多地屬于一種文人斗智的游戲,而在南召,“目前已有80%的鄉(xiāng)鎮(zhèn)、50%的行政村、90%的縣直單位和近百所中小學開展了燈謎活動,形成了一道特有的文化景觀。
燈謎文化在南召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清朝末年時,南召縣一新任知縣,元宵節(jié)在縣衙門口樹起一百尺高桿,頂端懸掛一紅包,讓眾人猜射包里為何物?南召名士張文申到此一看,迅速猜中此物為羊(仰)頭,一時在坊間傳為佳話,燈謎文化由此發(fā)軔。
1975年,南召縣文化館在元宵節(jié)舉辦了首屆燈謎晚會,深得當?shù)厝罕姷南矏邸W源,元宵?jié)舉辦燈謎競猜會成了民間傳統(tǒng)文化活動。1983年,燈謎猜射活動又增添了趣聯(lián)競對,謎會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2014年6月28日,南召縣被省民協(xié)燈謎學委員會授予“河南省燈謎藝術之鄉(xiāng)”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