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灘鎮的來歷
2013/9/22 16:04:5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三河口水量很大、很深,常年船只不斷,白天往來如梭,夜晚靠岸停泊。船戶與三河口的農戶,經常在此交換或買賣東西,逐漸形成為一個遠近有名的集市,人們稱為三河鎮,鎮上和周圍的百姓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有一年,三河口的水面來了條黃龍,脾氣壞的厲害,動不動就發大水,使過往船只受阻,房屋莊稼遭淹,繁華的市場也受到沖擊,真是無惡不作。它還逼迫人們敬奉它為河神,要用三谷、豬、牛、羊等貢品獻祭,人們恨透了它。這年八月,它嫌人們送來的祭品少,怪脾氣發作起來,使三條河水同時暴漲,呼呼響的河水橫沖直撞,眼看就要將船只弄翻、河水決提成災。在這十分危險時刻,只見從三河口西岸,順湍河而下來一條白蛇,一到三河口交匯處,頃刻變成了一條在白龍,英勇地撲上前去,也很快消退下去,人們的生命財產保住了,但是白龍也因勞累過度當場戰死了。不久,三河交匯處出現了一座沙丘,人們稱它為“白龍墳”。
“白龍墳”的出現,使三河口上游的水越聚越多,越來越深,形成了一個大水庫。原來三河鎮的地方,由于翻墳而過的水量少而且很急,形成了廣闊的沙灘,不能再停泊船只,來來往往的船只只有停泊在白龍墳上游庫區,船上的人們把這個庫區稱為“安眾港。”而把下游水急有灘的地方叫急灘,久而久之,三河與那條正在閘河攔水的黃龍展開了殊死搏斗,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經過三天三夜的惡戰之后,大白龍終于殺死了黃龍,河水鎮的名字便被“急灘”二字所代替。
“安眾港”形成以后,商品的交換地也自然而然的從三河口東岸的急灘挪到了“安眾港”南岸,原先三河鎮的商戶也紛紛遷居到此。在“安眾港”南岸形成了一條長十里的太平村,人們又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但他們沒有忘記白龍的大恩大德,就在太平村北小白蛇出現的地方建起一座二十余間房屋的白龍廟。
白龍廟建成后,整日香火不斷,人流如潮,焚香叩頭的人們絡驛不絕。以后又過了多少年,白龍墳逐漸消失,人們傳說,是白龍廟的香火將白龍的魂喚回廟內了。河水又暢通了,安眾港逐漸縮小,急灘岸邊的船只日益增多,貨物充足,商賈云集,商品交換越發頻繁。白天船只川流不息,夜晚靠岸停泊,燈火萬盞,船桅如林。一片興旺發達的景象重新出現,吸引著大批外地商人來此經商,急灘人民是用下面這首民謠來描繪當時情景的:
行船如流梭,萬家舉燈火。水上映帆影,湍舟蕩漁歌。
后來,急灘的商人們感到急字不太吉利,就在急字的旁邊加了個三點水成了汲灘。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