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南陽

盤金絲毯瀕臨滅絕 手工藝人耗時兩年緊急搶救

2012/12/4 16:07:57 點擊數: 【字體:

  宮毯,即北京手工織毯,制作工藝考究,圖案豐富多彩,過去曾是皇宮專用御用品,所以又叫宮毯。2008年,“宮毯”技藝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國務院將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日,記者來到宮毯技藝傳承人所在的北京市地毯五廠,采訪了第五代宮毯技藝傳承人王國英。

  王國英說,1985年她從地毯技校畢業后,被分配到地毯五廠實習,1986年正式留在廠里。近30年時間都在地毯五廠。王大姐如今是地毯五廠生產方面的負責人,也是市級非遺傳承人。她的師傅康玉生是國家級宮毯技藝傳承人。康師傅已79歲,雖然退休了,但還經常到廠里指導工作。由于康師傅近日身體不便,未能接受采訪。

  宮毯給人四平八穩之感

  宮毯的織造技藝來自于宮中,清朝敗落,這些手工藝者為了謀生便開始在北京開地毯店。新中國成立后,1956年1月,公私合營成立了北京第一地毯廠。

  王國英大姐說,地毯最初的作用是保暖,所以這種技藝最早來自于新疆等高寒地區,在那里天氣寒冷,毯子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防寒效果。“最早皇宮中有了地毯,就是來自高寒地區國家的進貢。慢慢地,皇家開始使用了,也學會了編織。”王大姐說,“其實在北京,我們很少看到百姓家里使用地毯,一個是手工織造的地毯價格比較貴,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北京的氣候并沒有那么冷。”

  據介紹,地毯的用料主要是羊毛,南方的一些地方編織地毯會用蠶絲,還有一些會用毛加絲的材料編織。而所謂的宮毯,材料基本相同,講究的在于它的圖案。宮毯圖案講究紋樣對稱,給人以四平八穩之感。

  王大姐說宮毯都是手工編織的。宮毯的編織大致需要前期設計圖稿,根據配線,然后在機器上“上經線”(垂直的線)。經線分為前后兩層,編織者用毛線在前后兩根經線上編織出八字扣,毛線留出一定長度割斷,反復這個編織過程。而編織工作完成之后,還需要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平”。王大姐稱這個步驟叫“平活”,就是用剪子把毯子表面弄平,一些圖案邊緣的立體效果,也是通過這個步驟剪出來的。在地毯五廠的地毯都是手工編織的,手工編織比機織的好處就是更耐用。

  到故宮研究盤金絲毯織藝

  宮毯在流入民間之后,百姓在使用時也是有非常嚴格要求的,一些專屬的花色、圖案、用料,仍然是皇家專屬使用的,因此也導致一些精細的編織技藝很難廣泛流傳開來,比如,盤金絲毯的編制技術。由于盤金絲毯工藝復雜,用料昂貴,現已瀕臨滅絕。

  2003年在專家帶領下,北京地毯五廠成立了盤金絲毯搶救小組,王大姐和他的師傅就是小組成員。王大姐驕傲地說,“(研究恢復后的)第一塊兒盤金絲毯就是我織出來的。”

  據王大姐介紹,盤金絲毯屬于清朝官坊毯品種之一,專供皇宮使用。多出自新疆的維吾爾族工匠之手。他們善于用絲線編織出密度很高的地毯,而且還用金銀線與絲線合織出華麗的盤金絲毯。盤金絲毯用金為98庫金,純度相當高,金的顏色飽滿柔和,能夠完美襯托紋樣。外邊用金為74大赤金,色淺且亮,在毯面周圍形成亮點,使整幅地毯顯得很精神。

  在得知故宮里有保存完整的盤金絲毯后,搶救小組的部分成員來到故宮,“我們去故宮看以前宮里留下的盤金絲毯,根本不讓帶回來,只能在那里研究。而且還不能進他們的儲存室,到一個接待的地方,只能在那兒研究。就為了看它到底是怎么織的,他們還給我們把高倍顯微鏡都拿出來了。”王大姐說,“從2003年開始研究,到2005年第一塊盤金絲毯織出來,我們用了兩年時間。”

  有意思的是,地毯五廠在拯救盤金絲毯的過程中,還救活了另外一個非遺項目,那就是金箔線制作技藝。王大姐透露:“因為盤金絲毯需要純度很高的金箔線,但因為沒有人編織盤金絲毯,所以金箔線也漸漸少了。我們找到南京金箔廠,他們專門把廠里的老師傅請回來做的。現在他們那個技藝也單獨是個非遺項目了。”

  40厘米見方要織一個月

  記者在廠子的生產車間見到了工人正在編織的盤金絲毯。盤金絲毯和毛毯的編織方法與呈現效果有著很大區別。普通毛線編織是毛線在前后兩根經線上編出一個八字扣,割斷毛線,在經線上形成立體的厚度。而盤金絲毯要先盤后面再盤前面,前后盤法也是不一樣的,成形后,金絲緊緊貼合在經線上。這兩種織法混合在一張毯子上,薄厚不一,恰巧形成了立體效果。

  王大姐拿出一塊兒學徒練手的小毯子,目測大概40厘米見方,在毯子中心用毛線編織出一朵牡丹花,而周圍的地方用金線盤織,甚是好看。王大姐解釋說,盤金比毛線編織費時很多,這樣一小塊兒毯子編起來需要一個月。

  掛毯的裝飾性堪比軟浮雕

  除了地毯,還有一種裝飾性更強的掛毯。掛毯的圖案比地毯更加豐富,有的甚至是一幅畫。在北京地毯五廠的會客室,記者看到兩塊制作精良、圖畫惟妙惟肖的掛毯,一幅是龍的圖案,另一幅是馬晉畫的馬。王大姐說,除了需要更精細的編織技藝,還需要一點兒藝術造詣。一幅畫在創作時,因為毛筆上的含墨量不同,一筆下來有墨色的過渡,而在毯子上的體現就是用不同顏色的毛線來表現。在那幅馬的掛毯上,仔細觀看就會發現,一個馬腿的關節,就要用三四種線來編織。哪一個地方該換什么顏色的線,哪一個地方怎么體現更生動,都是對編織者功力的考驗。

  “掛毯就是軟浮雕”,掛毯在“平活”之后,在圖案上剪出層次,可以讓畫面更加生動。王大姐說,為了讓一些毯子形成的圖案更加立體,有層次感,現在編織還會在其中增加層次,增加立體感。

  編織者要提升藝術修養

  在編織車間,記者看到了王大姐現在帶的幾個徒弟。

  “選擇徒弟有什么要求嗎?”“沒什么要求,誰愿意學,我就教唄!”

  其實編織地毯不是對編織者完全沒有要求。王大姐說,首先要耐得住性子,“我們在機器前一坐就是半天,耐不住性子,也坐不住。”其次,還要有個人的天分和對藝術的理解,“毯子還有藝術裝飾的作用,對編織者個人的藝術修養有要求。所以沒事兒的時候,我就要求他們(徒弟)去博物館到處看看,提升一下個人修養。”

  記者發現車間內是一水兒的女工,但王大姐透露,其實早先在宮中做地毯的基本都是男人,“因為早先都是用手去‘平活’的,這個非常費力,女的沒有那么大勁兒。”如今在織毯工作中都是女工,但這并不代表現在織毯就是一件輕松的活兒,“這個工作很苦,而且對個人來說,收益又不是很大,所以現在主動來學這個手藝的人挺少的。”(解辰巽/文 史春陽/攝)(原標題:盤金絲毯瀕臨滅絕 手工藝人耗時兩年緊急搶救)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北京晨報(2012-12-0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