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的緬懷
2013/9/22 16:21:5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金秋時節的緬懷
——閆伯、閆娘墓前的縈思
天高云淡,清風送爽。國慶節長假的第6天,我和友人相約拜謁閆伯和閆娘的墓園。驅車鄧州城西南行約15公里,從稀飯崗沿南水北調專線公路行駛不到10分鐘,便見到路北側一片蔥綠的小樹林,那就是閆伯和閆娘的墓園。
走進墓園,撲面而來的綠,綠,是這里的主色調。雪松、金絲柳、撒金柏、廣玉蘭、沙蘭楊、枇杷、木槿、棕櫚、水杉、香樟和紫藤等樹木,高低相間、錯落有致的栽種在這里,似忠誠的衛兵日夜陪伴著長眠在這里的閆伯和閆娘。空氣中飄散著秋收時節田野里特有的芳香,遠處隱約傳來農機耕地的聲音,使得墓園更加肅穆、莊嚴。
一座兩米多高,琉璃瓦冠頂的墓碑立在閆伯和閆娘的墳前。墓碑上鐫刻著閆伯閆慶瑞和閆娘胡秀蘭的生平事跡,字字句句包含著真摯深情,古樸、清新而又典雅、莊重,閃爍著濃郁的民族氣息和文化光彩。應該說這座碑不僅僅是對閻伯閻娘的懷念,更是對我們所有前來拜謁者的啟迪。
朋友的妻子和女兒折來一根樹枝,連同遠道帶來的鮮花,編織成一個花環,細心擺放在墓碑前。我和友人把柑桔和蘋果小心翼翼地擺在墓碑下,把一瓶臥龍玉液酒傾倒在墓碑后,然后在墓碑前三鞠躬,表達我們深深的敬意。
撫摸墓碑,凝重無語,雖曾憑吊過南京的中山陵、杭州的岳飛墳和南陽北郊的張衡墓,但那只是懷著對偉人對民族英雄和杰出科學家的敬仰之情。今天在閆伯和閆娘的墓前我們不僅有欽佩、敬仰之情更有尊崇和親切之感。閆伯和閆娘從小貧寒,幸遇解放,尊老愛幼,敬業奉獻,善待鄉鄰,生前做了大量好事,受到人們尊重。結婚不久,她支持丈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參軍入伍,。當家中正缺勞力時,她又先后把長子和義子送進軍營,其長子還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并榮立戰功,后又支持孫子成了一名光榮的軍人,雖然她不識字,但她深知先有國后有家的道理。尤其是閻娘,她在閆伯英年早逝后,生活的重擔一肩挑,她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贍養著三個年邁多病的老人,養育著四個年幼的兒女。沒有在那個年代生活過的人,沒有身臨其境的人是很難想像她是怎樣像頭負重的黃牛艱難地拉著閆家這套特殊的車輛,奮力走向光明,迎來曙光的。正當她的后代一個個事業有成,兒孫繞膝的時候,正當她的心愿一樁樁了結,準備安享晚年的時候,常年積勞成疾的身體突然垮了,她在走完75年崢嶸歲月時,安祥地離開了我們。
佇立在閆伯和閆娘的墓前,我心中默誦著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一種淡淡的憂傷涌上心頭,我想閆伯和閆娘現在仍然健在該多好啊。
我們在墓前的林地里盤桓。在墓南邊,隔著幾排樹木的地方,是一個叫“源遠池”的水塘,它南北長19米,東西寬13米,開口面積247平方米,水泥護坡上鐫刻的“源遠池”三個紅色大字在秋陽下格外醒目。據說2006年元月8日施工人員正在開挖該水池時,池底泉眼突然汩汩向上冒水,推土機向上推時打滑,只好暫停挖掘。有人說水是有靈氣的,也許它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閆伯和閆娘的尊敬吧。
墓園東側緊挨著一條4米寬,南北1300米長的水泥路,是閆西營數百名群眾出行的一條主路,相當年,它泥濘不堪,凸凹不平,當地村民和走親戚的客人都盼著它早日修建成好路,但因經濟困難,一直難遂人愿。我眼前仿佛呈現出60年前,閆娘穿著那個年代的婚衣,坐著一頂四抬紅蓬轎,從這條鄉村道上經過,嫁到閆西營的喜慶場面。也浮現著她在艱苦的歲月里,拉扯著兒女們沿著這條道,早出晚歸到農田勞作的身影。36年前那個青黃不接的早春,當村民都還在睡夢中時,她拉著架子車,從閆西營出發沿著這條路到近百里外的老河口拉豆醬和咸菜,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在安度晚年時,她不忘囑托兒子們:等條件允許了,一定把這條路修好。她的后代沒有辜負她的期望,在她去世后的第二年即捐出了三萬余元資金(其中一部分為她的積蓄),并協調各方支持,于2005年7月建成了這條林扒鎮境內質量最好的村道。2005年秋季,根據閆東村群眾的意愿,經過閆東村“兩委”同意,這條路被命名為“秀蘭路”。9月29日各界代表齊聚閆西營村頭隆重舉行了“秀蘭路”通車剪彩暨揭牌儀式。從此這條路成了村民的致富路,成了教誨人們尊老愛幼,艱苦奮斗的教育路。
今年春季,一位朋友的孩子嫌學習壓力大,輟學后,整天悶在家里,誰勸都不聽,還不時頂撞父母,甚至想輕生。我和朋友把愁眉苦臉的半大小子帶到鄧州游玩了3天,其中一個上午都是在閆伯和閆娘的墓園度過的。我們在“秀蘭路”上散步談心,讓他看農民抗旱澆麥的辛勞,給他講閻奶當年面對困難頑強拼搏的往事,她晚年希望孫輩們好好學習,設立家庭獎學金的事。后來,這個孩子回南陽后,愉快地返回校園,成了一個懂事聽話的好學生,老師和家長都說他鄧州之行后,好似變了一個人。
……
我想這些不是迷信,這是他從“秀蘭路”上找到了一份信念,一份執著和動力。這是一位樸實、平凡而受人敬佩的未曾謀面的奶奶的感人經歷教育了他,使他領悟了做人的真諦。
目光撫過整潔的“秀蘭路”,追尋著閆娘不畏困難、堅忍不拔、艱苦創業的精神,我虔誠地從內心深處向閆娘的在天之靈禱告:閻娘啊,給我以靈氣,給我以祝愿,讓我在你的精神鼓勵下,去戰勝一切困難,創造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鄧州網 2009-10-28 作者:丁澤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