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有關記載,古時,此地燒制陶瓷缸,設窯較多,因而得名,陶瓷產品歷史悠久。據明·嘉靖《魯山縣志》記載:“桃花店迤西,因土宜陶,故立窯數座,燒石甕、瓶、罌、缸等器,以利民用。”即此。梁洼陶瓷業起源于此。
在梁洼西南0.5公里的桃花店與缸窯村之間的開闊土地上,有大片瓷窯遺址,面積約8000平方米,文化層最厚處有3~4米。中心保護區有大量的燒渣、瓷片、匣缽,還有支燒、窯具等,也撿到過窯應子(火候觀察器),以及白瓷、黑瓷、芝麻醬釉彩、柿葉紅、白底黑花、明代青花瓷等,器物多為碗、盤、碟、燈、筆架等日用器皿。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群眾造田,將中心區推崗填溝,把遺址做成耕地,現僅在遺址北端留有一渣堆。1981年,魯山縣人民政府把這里定為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