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居居歷史上受儒家文化影響較深。解放前,傳統啟蒙讀物《增廣賢文》、《朱子治家格言》、《幼學瓊林》、《三字經》、《菜根譚》等書相當流行。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諺語,有不少即脫胎于這些古訓。這些諺語內容良莠雜陳,瑕瑜互見,直至今日仍有廣泛的群眾性。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年之時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幾乎是家喻戶曉,流傳不衰。這里僅擇幾則地方性較強的諺語。
△牛角越長越彎,財主越大越貪。
△富家一頓飯,窮人半年糧。
△金家銀家,不如自己的窮家。
△強扭的瓜不甜。
△人死如燈滅。
△一個巴掌拍不響。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燒香多,惹鬼多。
△不怕門門會,就怕一門獨。
△誰不吃鹽,誰不發渴。
△有志不在年少,無志枉活百歲。
△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己不正不能正人。
△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
△要想公道,打個顛倒。
△酒內朋友,難得長久。
△掃帚響,糞堆長。
△五黃六月不出工,十冬臘月喝北風。
△吃不窮,穿不窮,打算不到一世窮。
△千里去燒香,不如在家敬爹娘。
△十朋天,妖婆臉。(農歷十月天氣變化無常之意)。
△天河南北,小孩不跟娘睡;天河東西,準備冬衣;天河調角,芝麻鹽豆角。
△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吃疙瘩。
△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栽上就見錢,想吃白果一百年。
△蘿卜快了不洗泥。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