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慕名趕到汝州市大峪鄉劉窯村,見到了這位癡迷于汝瓷碎片的農村漢子。
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汝瓷片結下不解之緣
1986年夏天的中午,16歲的孟坤元從山上砍了一擔柴,準備在河邊洗一把臉回去吃午飯。突然他發現河道中散落著一些碎片,有天藍、天青、胍紅等顏色,他急忙跳下水,奔向這堆奇異的碎片,一片、兩片……他一口氣撿了20多片,放在衣袋里。
到了家,他迫不及待地向村里的鄉親們展示他的“寶貝”,有位老者告訴大家,這是宋朝皇宮里用的瓷器碎片,叫汝瓷,大峪鄉從東溝到黃窯,曾有72座燒汝瓷的窯。汝瓷珍貴得很,可惜這些碎片就不值錢了。眾人聽了搖著頭笑著走了,而孟坤元卻陷入了深思。
孟坤元從那以后就開始四處打聽汝瓷碎片的下落,騎著自行車去撿拾這些散落在廢墟、荒灘上的碎瓷片,然后擺放在自家的院子里,沒事時自娛自樂地把玩。眾人見他迷上了碎瓷片,都笑他不務正業,而他全然不顧這些冷嘲熱諷,依然癡迷地尋找著。
收集汝瓷片,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1988年春天,一位老干部模樣的人來到孟坤元家里,他是鐵道部的退休老干部,聽說孟坤元收藏了許多汝瓷碎片,便專程從北京趕來一睹汝瓷風采。
老者在孟坤元家呆了兩天,二人日夜暢談。老者告訴他,宋朝宣和年間,宋徽宗趙佶聽說大峪燒制的瓷器非常出名,便讓地方官獻上來。這位藝術家皇帝見到如雨后天晴般的天藍色瓷器后大喜過望,忙命地方官把這些燒制的師傅集中到汝州城里張公巷一帶為皇宮燒制瓷器,后被命名為”汝瓷“。北宋王朝滅亡后,汝窯從此煙消坑冷,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已達800多年,現在世界上僅存汝瓷真品69件。老者將所有汝瓷碎片拍照后,留給孟坤元許多關于汝瓷的資料后離開了這個小村莊。臨行前,老者語重心長地說:“這些碎片也是國寶,你要用心找它們。等到我們國家強盛以后,人們一定會重新研究、挖掘汝瓷,到那時候你就是國家的功臣。”孟坤元點頭應下了老者的囑托,從此收集汝瓷碎片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孟坤元為了生計,在大峪鄉的街上開了一家金銀店,給人打制金銀首飾。忙罷生意,他就開始按照老者留下的資料四處尋找汝瓷碎片,魯山的段店、伊川的范坡、登封的曲河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為收藏汝瓷碎片,他曾四處借錢收購,也曾騎車上百公里去撿。
孟坤元專注于收集汝瓷碎片,家人給了他最大的支持。在孟坤元母親病重時,他囊中羞澀。一個文物販子找到他,愿出3000元錢買他一袋碎瓷片,他斷然拒絕。親人們聽到這個事情后紛紛指責他不孝,他咬著牙到信用社貸了5000元錢渡過了難關。母親聽說這個消息后,說:“他有他的難處,我也不好說什么,隨他去吧!”現在老人雖已過世,但孟坤元仍十分感謝母親的寬容和理解。
25年磨一“劍”,成為汝瓷“土專家”
就這樣,只上了3年學的孟坤元靠著執著的信念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一路走來。25年,他收藏了包括大峪東溝、黃窯、大泉、楊窯、張公巷、寶豐清涼寺等汝窯遺址在內的珍貴汝瓷碎片3萬多片。
2000年,上海古陶瓷博物館的專家慕名趕來研究孟坤元收藏的汝瓷碎片;2006年,孟坤元帶著他的汝瓷碎片走上了河南電視臺華豫之門欄目;2009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前來采集汝瓷標本,孟坤元慷慨拿出一部分瓷片讓故宮博物院收藏。
同時,孟坤元以瓷交友,帶著瓷片赴鄭州古陶瓷收藏協會、鄭州古玩商會、北京美術學院等專業組織和相關專家切磋,尋經問寶。他按照專家的建議將這些碎片進行歸類整理,使收藏更加規范化。汝州市燒制瓷器的朱文立、孟玉松、李云志等十幾位汝瓷燒制家紛紛前來向他討要標本進行燒制。
今年8月,孟坤元得知汝州要辦汝瓷(國際)文化節,當即向汝州市文化局和汝瓷博物館捐獻汝瓷碎片7000片,并將自己歷年來收藏的3萬多片汝瓷片免費在他自己的汝瓷標本博物館向世人展示。
孟坤元感慨地說,真沒想到,年輕時的一次偶然好奇成就了自己一生的事業。為了這個事業,他耗盡家財,把做生意的錢都花費進去。“既然選擇了這個事業,自己就會無怨無悔地堅持下去,更相信在這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的當今盛世,會有更多的人去愛護、研究汝瓷,把這一國寶發揚光大。”汝州市大峪鄉 李偉恒【原標題:孟坤元 癡迷汝瓷碎片的莊稼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