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平頂山工藝 >> 收藏與交流 >> 瀏覽平頂山

藏家:私人收藏完勝故宮 學者:民間真品微乎其微(2)

2013/12/6 15:42:42 點擊數: 【字體:

  不過,母智德也表示,目前民間收藏汝官窯的水平是良莠不齊的。“相當一部分是清朝的仿品,‘到代’的比較少,真正算得上汝官窯的更少,但絕不是沒有。只要你有眼光,有知識儲備,并且又有長時間扎下去的耐心,收到對的東西并不難,而且價格還不貴。現在一件汝官窯的當代仿品,動輒賣到幾萬、十幾萬。但真正的北宋官窯,我幾百塊錢就能買到。這和那些盜墓者的心態有關系。他們花的成本就是力氣。這東西放在手上是禍不是福,他們是很想盡快出手的。”

  流散渠道多 存量少是誤讀 不能將民間所藏“一棍子打死”

  然而,學術界也有專家力挺民間收藏,趙青云便是其中之一。為了證明民間有汝官窯的存在,趙青云回憶了兩樁往事:

  “1987年,在對寶豐清涼寺一個小作坊遺址的挖掘考古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小窖藏坑一次出土了二十多件完整器,其中,有8件是汝官窯。我懷疑,這些瓷器是當時某個窯工私藏的,后來不知因為什么原因被遺忘在此。其中有一件‘天藍釉刻花鵝頸瓶’上面還有刻花,和我們當時認為的汝官窯不太一樣。我專門拿到北京請耿寶昌先生過目,耿先生也認為這的確是一件稀世國寶。目前它被收在河南省博物院,是九大鎮館之寶之一。”

  “1988年,在離寶豐寺5公里的一個叫蠻子營的地方。當地農民在挖土的時候發現了一批瓷器,被哄搶一空。后來群眾交回來47件。全部是宋汝瓷,我親眼看過。是汝窯被官府壟斷前燒的品相非常好的一批汝瓷,它們的燒制工藝、造型和后來被官府壟斷之后的幾乎一樣,原料里都加了瑪瑙,出土的地方在宋朝是個大寺院。我估計就像南宋人周輝筆記當中記錄的那樣,這批內有瑪瑙的汝瓷,在‘供御撿退’之后被賣給民間,被寺院窖藏于此。后來碰到戰亂,寺院被毀,這批瓷器也就沒有人知道了,一直保留至今。據我所知,這批瓷器除了那47件交上來的之外,至少有十件目前流落民間,全都是好東西。我知道的有名有姓的就有五件:一件在浙江,是龍紋缽;一件在河南安陽;寶豐縣有三件。”

  “汝官窯留存于民間的數量當然不會太多,但要是因此就將民間所藏一棍子打死肯定是有失公正的。當時蠻子營一個窖藏就出土了47件,還不包括沒有上繳的。這都是實實在在的考古證據。過去那么多次王朝更迭,還有八國聯軍侵華,宮里會不會有些寶貝因此流散民間?宮里的太監會不會監守自盜?皇帝會不會賞賜他喜歡的大臣?……汝瓷確實很珍貴,但是流散到外界的渠道還是很多的。”趙青云還告訴記者,很長時間里,學界認可的傳世汝瓷只有65件其實是一個誤讀。“1987年,上海博物館為了慶祝館慶出了一本書,叫《汝窯的發現》。這本書里對汝瓷的數量做了一個統計,認為世界各國公開出版物中提到的汝瓷一共有65件。但是沒有公開出版的呢?但不知為何,這個六十幾件的印象就給很多人‘種’下了。我還聽說有人認為是67件半,也不知道那多出來的兩件半是如何算出來的。”

  “早年間,許多藏家不知道自己收藏的是汝瓷。在寶豐清涼寺窯址的考古發現向全世界公布之后,許多的藏家開始陸續把手里的東西拿了出來。事實上,目前已經被發現的、并且被專家一致認可的汝官窯,保守估計,已經有150件左右了。現在有些專家沒去過考古現場,不知道真實的發掘情況。對于民間收藏卻很鄙夷,不愿意去了解,主觀地認為宮里就那么十幾件汝瓷,你民間怎么可能會有完整器,而且還那么多?這個論證過程本身就有問題。無論說真還是說假,你得有個客觀標準,只是靠主觀推測怎么行呢?”

  燒造時間短、管控嚴格 民間留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民間藏家只憑一段段仿佛神話一般的“收藏故事”,并不能讓他們的收藏被官方所認可。而目前國內又缺少權威的鑒定機構,使得民間藏品始終無法擺脫“黑戶”的命運。作為“汝官窯”,它們來自民間,并且如此大量,更仿佛成為了它們的“原罪”。

  關于官方認可的汝官窯存世量究竟有多少,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散見各方的觀點有65件、67件半、不超過70件、79件等幾種說法。可以發現的規律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今,統計數字在緩慢地增長,但學界關于汝官窯“極其稀少”的看法卻從未發生變化。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光堯認為,汝官窯稀少,一是因為它燒造的時間比較短,二是因為作為中央官窯的產物,當年對汝官窯的管控非常嚴格的緣故。

  事實上,從對汝窯窯址寶豐清涼寺的考古挖掘情況來看,汝窯的生產從北宋早期就已經開始,但長期以來,它只是作為一處民窯場存在,生產的是以白釉、豆青釉瓷器為主的“大路貨”,和現在我們看到的天青色的汝官窯不可同日而語;變化的契機出現在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以后的北宋晚期——當時的汝州和鄧州、耀州、處州等諸處一起“受命承燒”青瓷,寶豐清涼寺因此變成了所謂的受命承燒的“地方官窯”。出品的精華瓷器被選入宮中,但“供御撿退”之后,剩下的產品可以在民間買賣。和其他地方官窯不同的是,“地方官窯”時期的汝州寶豐清涼寺窯場因地制宜,將瑪瑙入釉,創燒出獨特的天青釉汝瓷,逐漸在受命燒造瓷器的各窯場中形成了“汝窯為魁”的地位。這使得寶豐清涼寺窯場被皇室所壟斷,成為了正經的中央官窯。不過根據記載,在北宋晚期有中央官窯的時間上限當在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作為中央官窯,生產不計成本,天青釉汝瓷由此走向了盡善盡美、登峰造極的成熟期。但此種絕美的天青釉汝瓷專供御用,除了那些合格品被選入宮中作佳麗之外,其他的不合格品全部當場砸碎,就地深埋。

  “1999年,在對寶豐清涼寺的第五次考古發掘中,工作人員在整個清涼寺窯址區最北端東西兩河之間的半臺地發現了這個‘中央官窯’的遺跡。發掘所獲的天青釉類汝窯瓷器碎片數以噸計,很多器物明顯是故意打碎處理的,堆積層最厚處達24厘米,還有專門的落選品掩埋坑。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的生產者不把經濟利益作為首要目標,他們在意的只是產品的釉色之純正,造型之端莊,這和考古所見民窯遺址窯業遺存的表現方式有明顯的區別。”

  同時,在寶豐清涼寺窯址現場還挖掘到了“元豐通寶”和“政和通寶”銅錢。結合文獻記載中所說的汝州地區受命承燒的時間,王光堯認為,寶豐清涼寺作為地方官窯,創燒天青釉汝瓷的時間應該在元祐元年(1086年)至政和元年(1111年)之間;而作為中央官窯燒制成熟時期的天青釉汝瓷的時間,在政和元年(1111年)至宣和六年(1124年)之間。“可以說,中央官窯燒造最頂級的汝官窯的時間,頂多也就是十幾年。”王光堯說。

  王光堯還告訴記者,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共藏有19件汝瓷,其中除了一件是由收藏家張子厚于1965年捐獻給故宮和一件新出土的汝窯標本資料外,其余全部是清宮舊藏。“無論是考古的證據,還是故宮收藏的情況,都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汝官窯留存于世的數量必然是極其稀少的,民間能找到真正的宋汝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廣州日報)【原標題:藏家:私人收藏完勝故宮 學者:民間真品微乎其微】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 2012年12月30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仿汝瓷的鑒別與收藏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