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趙軍麗,女,38歲,葉縣田莊鄉柏樹李村黨支部副書記,平頂山市第一批大學生村干部。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政策出臺后,趙軍麗率先在任職的西孫莊村建起了無公害蔬菜大棚,隨后產生的“趙軍麗效應”帶動了周邊3個行政村從事無公害蔬菜種植。如今,田莊鄉的無公害蔬菜已經經過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無公害蔬菜銷往周邊6個地區幾十個縣市。
主要榮譽:2010年榮獲平頂山市“巾幗建功標兵”稱號、“平頂山市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稱號;2011年當選河南省第九次黨代會代表,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榮獲河南省2011年度十大杰出大學生村干部“創業之星”稱號;2012年榮獲“河南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稱號;2013年榮獲“全國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稱號。
[創業] 選定無公害蔬菜大棚
初見趙軍麗,已經無法從她身上找到一個城市姑娘的痕跡,粗糙的手掌,黝黑的皮膚,瘦小的身上沾著點點泥漿,在一群正在大棚采摘西紅柿的農村婦女中難以辨認,唯一能夠確認趙軍麗的是她那一副近視600多度的眼鏡。
2004年,經過公開選拔,29歲的趙軍麗成為平頂山市第一批大學生村干部,被安排到葉縣田莊鄉貧困的西孫莊村。
“給魚不如給漁。作為傳統農業村,地處偏僻的西孫莊村村民一年一畝地凈收入僅有600多元,收入來源主要靠外出打工。咋能讓村民富起來一直是我在考慮的問題。”趙軍麗說。2008年,田莊鄉調整產業結構,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鼓勵群眾發展蔬菜產業,得知消息,她連忙召集群眾開會,發動他們搞大棚蔬菜,但西孫莊村群眾膽小怕失敗,都持觀望態度。任憑她講得口干舌燥卻收效甚微。甚至有個別群眾還說:“既然種菜恁好,你自己咋不種?”就是這一句玩笑話,深深觸動了她,讓她萌生了自己投資建蔬菜園區,然后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設想。
她首先上網查閱有關資料、與菜農們交流探索,并到山東壽光、周口扶溝等地實地考察。心里有了數,她開始籌措建棚資金,拿出了自己平時攢下的錢,去親戚家東討西借,將城里的房子抵押貸款。2009年10月,她投資50多萬元,承包了50余畝地,搞起無公害蔬菜種植,終于建成了冬暖式日光溫室大棚一座和巨型大棚三座。
由于沒有經驗,當年出現了虧損。后經農業技術人員指導,趙軍麗逐漸掌握了育苗等技術。因為育苗的時候晚上需要有人監控溫度,白天趙軍麗讓丈夫照看大棚,晚上趙軍麗就定時起來監測溫度,僅僅兩個多月她就瘦了20多斤。經過一季的努力,2010年3月底,大棚里的蔬菜成熟了,由于種植的蔬菜不噴灑農藥,全部施用豆餅和農家肥,口感上乘,前來批購蔬菜的商家絡繹不絕,收入40多萬元。僅這一季就收回成本的三分之二,同時也解決了村里三十余名婦女農閑時的工作問題。
[發展] 先后帶動四村莊致富
在她的帶動下,西孫莊及其附近3個村莊群眾相繼投入到發展蔬菜產業上,共有30多戶群眾建起蔬菜大棚和日光溫室100多座,占地2000多畝,走上了種植蔬菜的致富路子。
為了能更好地帶領村民致富,田莊鄉領導調趙軍麗到柏樹李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希望能通過她的示范引導,把田莊鄉東南部的幾個村也帶動起來,趙軍麗沒有絲毫猶豫就同意了。2010年8月,趙軍麗來到柏樹李村,又投資60萬元,承包土地60畝,建起了葉縣女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示范基地,主要種植黃瓜、豆角、西紅柿、芹菜、辣椒、西葫蘆等反季節蔬菜。蔬菜基地建成后,趙軍麗安排了周邊村莊婦女群眾40多人就業。
趙軍麗創業的成功,也激發了葉縣大學生村干部的創業熱情。隨著“趙軍麗效應”的擴展,田莊鄉專門成立了蔬菜辦,而由此生產的無公害蔬菜已經過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趙軍麗效應”也給葉縣大學生村干部起到示范作用,目前葉縣已有99名大學生村干部單獨或引資上項目119個,總投資2135萬元,涉及畜牧、蔬菜、煙葉等產業,帶動周邊及當地群眾上項目470個。(原標題:趙軍麗:帶出4個無公害蔬菜種植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