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玉瘞”仰三蘇
2013/11/9 16:20:4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青山玉瘞”坊位于郟縣“三蘇墳”門口處。青石制作,高3.25米,寬3.54米,是明代學者浙江右布政使郟人王尚絅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二月所建。清嘉慶年間知縣李虎臣重修。正面楣刻“青山玉瘞”四個大字,左右石柱楹聯,隸書蘇軾《獄中示子由》詩句:“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背面楷書王尚絅《祭三蘇文》。
王尚絅,字錦夫,號蒼谷。生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18歲中舉,25歲進士及第。歷任兵部主事、吏部稽勛、驗封二司、山西參政、陜西參政、浙江右布政使。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卒于浙江任所。所著有:《平山年譜》、《義方堂集》、《維正稿》、《嵩游集》、《密止堂集》、《西行類稿》、詩集若干、文集若干。所著述不止數十百卷。時人謂其“右二程而左三蘇”。現有《蒼谷集》十二卷行于世。
蘇軾《獄中示子由》一詩,寫于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因文字入獄,史稱“烏臺詩案”,蘇軾7月28日被捕,8月18日入獄。在獄中,蘇軾自知獲罪難逃一死,就寫了一首告別詩《獄中示子由》,詩中寫道: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遇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全詩語氣含悲,說他一家十口要靠弟弟撫養,他自己的靈魂則躺在荒郊外聽風受雨。他愿意生生世世和子由做兄弟。詩中他感謝皇帝往年的恩情,一切怪自己。子由讀詩大慟,伏案痛哭。此詩很快轉到皇帝手中,神宗讀罷,很受感動。加之太后臨終遺囑:“不可冤枉無辜。”12月29日,因太后葬禮大赦天下,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烏臺詩案”才宣告結束。
王尚絅在石坊背面的《祭三蘇文》中高度評價了三蘇在文學上的成就,文中寫道:“嗟予髫齔,獲誦蘇文。煥兮風水,郁兮春云。乃茲仲春,東風氣正……謹修瓣香,聊充野祭。拂塵遺像,掃松中堂。青山玉瘞,夜雨神傷……”表達了銘文作者思念和仰慕先賢的凄愴之情。(李學義 李朝鋒整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200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