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黃河南岸的陜州古城遺址, 一現已建成林木蔥茂,花卉繁盛, }風景秀麗的風景區。在四季常 一青鳥語花香的園林中,蛤蟆塔和 一石牌坊巍然屹立,向游人訴說著 {陜州古城的風雨滄桑。 {陜州老城有許多名勝古跡: .城東三里橋有北宋詩人“魏野草 l堂”和東城rl北周幽王時期的古 !城墻,城西是太陽渡,城南有泰 {山廟,城北是萬錦灘,城內有鐘 }鼓樓、羊角山、寶輪寺、孔廟、召 !公祠、尊經閣等景觀。 {陜州古城地處秦、晉、豫“金 l三角”的交界處,是鑲嵌在黃河 !中游南岸的一顆明珠,是歷代東 }都洛陽和西都長安之間的咽喉 }要道。早在公元前西周初年,把 !“陜”作為政治地理座標,“分陜 一而治”,周公管東,召公管西。周 {召公理民事于甘棠樹下,民感其 }德,在城內建祠紀念,因而陜州---一一又稱甘棠舊治。原豎立在北城墻上的“分陜石”現存于魏國車馬坑陳列館院內。現今的陜西因此得名。“假虞滅貌”、“唇亡齒寒”、“秦晉之好”等歷史典故皆出于此。 陜州古城,東有雁念翎關之險,西有函谷之固,南有蜻山屏障,北靠黃河閉鎖,形成東西走廊式、孔道型的..
陜州州治所在的陜州城是三千年古城,建三門峽水庫時淹入水中或準備淹入水中,所以毀棄拆遷。后來水庫降低設計水位,已經淹掉的部分重見天日,這是古陜州的牌坊。
城寶輪寺塔全名寶輪寺三圣舍利塔,建成于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坐北朝商,方形十三級疊澀密檐式磚塔,高27.2米。
用青灰條磚一順頂一丁砌成,塔身向上收分,層高遞減,外廓呈拋物線形,首層正面辟圓券門,入門經一通道即入內室。內室平面正方形,每層室內一壁設腳蹬通往上層。室頂均用疊澀磚、菱角磚砌成四角攢尖形藻井。
鐘鼓樓,又稱譙(qiao)樓,始建于唐,跨街而建,氣勢恢弘。樓下是用大青磚砌起的大拱門,樓上有鼓,系古代"晨鐘暮鼓"敲擊之用。在鐘鼓樓的匯面是書法家啟功親筆題寫的"鐘鼓樓"和范曾題寫的"云浮千秋";背面是范曾題寫的"旺山萬古",兩邊是由著箱作家賈平凹書寫的楹聯:"世長勢短奠以勢欺世,人多仁少須以仁擇人"。
甘棠苑。也稱召公利。西周初期,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成王的兩個叔叔周公、召公分陜而治,輔佐朝政,"周公營洛,召公主陜"。甘公姓姬名奭(shi),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三公之一。據《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召公下多視察時,就在田間地頭處理民間事務,地方官吏要群眾騰出房屋讓他休息,燒茶備飯招待他,他說:"不勞(我)一身,而勞百姓,不是仁政。"召公就近坐在山野的棠梨樹下休息,摘吃棠梨果子解渴,高興地夸贊說:"這甘棠樹真好,濃萌郁蔥,果實甜酸適口,百姓勞作累了,正可休息解渴,要好好保護這樹,不要亂砍濫伐當柴燒了。"百姓聞聽,都夸召公體恤民情,廣施惠政,深得民心。后來,百姓作《詩·召南·甘棠》詩來歌頌召公,并集資修建召公祠,院內栽種甘棠樹,以示對召公的紀念,故陜縣也稱甘棠縣舊治。歷代詩人也動情賦詩贊頌,韓雄詩曰:"春橋楊柳應齊葉,古縣甘甜棠也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