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8個省、直轄市,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運河,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大運河沿線包含橋、閘、壩、倉、寺觀、塔等多種文物,與大運河周邊眾多與運河息息相關的文化遺產共同組成了運河文化。其中,京杭大運河已于2006年被公布為第六批國保單位。大運河,此次申報第七批國保單位共包括8個省、市,共96處,與第六批國保京杭大運河合并為大運河。其中河南省10處,大運河河南段主要包括:大運河浚縣段、回洛倉遺址、濟陽鎮大運河故道、大運河滑縣段、大運河枋城堰遺址、云溪橋、合河石橋、洛口倉遺址、黎陽倉遺址、商丘南關遺址。
其中,濟陽鎮大運河故道位于商丘市夏邑縣濟陽鎮,西鄰虞城縣,東臨夏邑縣羅莊鄉、會亭鎮,南臨中峰鄉,北臨何營鄉。2003年、2007年,考古工作者進行了全面考古調查,基本搞清了故道遺存狀況。故道水面東西長約2000米,寬30至50米不等,河道內口寬150米,北堤頂部寬15米,南堤頂部寬33米,河道堆積主要是黃沙土。1996年前后,故道內出土兩艘宋代木船,出土很多瓷器。另又征集到部分木船板及瓷器。濟陽鎮大運河故道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段目前唯一一處保存有故道水面的地方,是一段仍在使用的大運河河道,是研究大運河的重要標本。
除了大運河商丘南關碼頭遺址、大運河這兩處與大運河有關的“國保”,商丘市新增的其他6處“國保”單位,也堪稱珍貴的文化遺產。永城市的造律臺遺址、芒碭山漢代禮制建筑基址,柘城縣的柘城孟莊遺址、柘城故城這幾處古遺址,以及梁園區的徐堌堆墓群這處古墓葬,都有很高的文化歷史和考古學價值。而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睢陽區的商丘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戰爭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原標題:文化商丘再添八處“國保” 是榮耀更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