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網:書畫板塊作為整個藝術品市場的領頭羊,贗品過多一直令廣大收藏愛好者很懊惱,很多藏友缺乏鑒定知識,您能為這些藏友講解一些鑒定方法嗎?
田原:首先,鑒定是一門科學,一門比較學和經驗學。一些前輩,如張珩、徐邦達、謝稚柳、劉久庵、啟功、楊仁凱及我們在書畫鑒定實踐中,總結了五種書畫鑒定的方法,我自己個人的經驗又加上了一種,一共六種書畫鑒定方法。
一是時代風格,文物是時間的痕跡,是不能逆轉的。比如,文革時期是個狂熱的年代,即便人們無法吃飽穿暖,但是還是很開心的跳著“中字舞”,一看就是那個時代的特征。而現在即便人們穿上了黃軍裝,扎上板帶,跳著“中字舞”,你也沒法復制那個時代的特征,因為骨子里無法表達那個時代深層次的文化和歷史。
二是個人風格,包括幾十個因素,簡單的說,比如,一個時代有許多的山水畫畫家,他們都有著相同的歷史背景,因此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的作品就難免有著類似的風格。但是每個畫家個人的題材、用筆、用墨、用色、構圖等等卻一定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而每個人的風格又分為學習階段、自我成熟階段和衰落階段。
針對畫家個人風格的掌握對鑒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幅唐伯虎畫的“虎”不見了,需要索賠,那么索賠多少呢?后來這個案子交到了北京的專家們手里,大家相視一笑,因為這個案子不需要繼續審了,這幅畫是假的,不值幾個錢。唐伯虎擅畫山水、人物、仕女和花鳥,是從來不畫”虎”的。
三是款印,款印是取信于人的,在中國就是說要畫押蓋章。而在全世界通用的是簽名,因為根據落款簽名的筆跡,能夠很好的判斷這幅作品是不是作者本人的真跡(筆跡學相當于鑒定中的DAN)。
四是避諱,特別在古書畫中避諱作用很大。古人作畫寫字避諱皇帝的名字中的字,中國人很講究尊師重禮,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后人不可以稱呼先生的名字,臣子不能稱呼皇帝的名字等等。比如故宮[微博]的神武門原本叫做玄武門,但因康熙皇帝名玄燁,為避開“玄”字,故更名為神武門。比如說從文獻避諱中,啟功先生就鑒定了許多“黃庭堅畫的冤家錯案“。
五是著錄和裝裱材料,著錄中對于許多畫作是有存檔的,能夠查有所據。從材料和裝裱形式也能證明,比如乾隆不可能用其后年代的紙,而乾隆后期雖然可能用到乾隆的紙,但是后人所寫的字與乾隆的字墨色的變化是不一樣的,民間的裝裱和宮廷的裝裱也是不一樣的,不可能達到宮廷裝裱的大氣。
六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科技檢測融入到書畫鑒定中來,如碳十四測定、熱光譜分析、真跡樣本數據的對比、作品放大對比等等手段。
中國文物網:您認為收藏愛好者本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田原:如果要收藏,我總結為八個字“有錢,有眼,有閑,有膽。”
有錢。收藏是市場行為,要有足夠的金錢支撐,無論你從畫廊還是拍賣市場買東西,都是要有足夠的財力支撐的,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對于交易而言自然是出價高者勝出,在競爭中是沒有任何人情存在的。
有眼。所謂“有眼”,就是眼力,需要收藏者本身具備相當的鑒賞能力、鑒定能力,要懂行,不能一無所知就盲目入行,最好自己成為火眼金睛,如果自己的眼力不行,就一定要請權威的藝術顧問,要善于借眼,但是最后一定要達到自己能夠獨立鑒定。
有閑。就是要有時間,為什么要有時間呢?因為收藏靠的不僅僅是能力,也要靠機遇,而機遇不是等來的,是靠自己花費一定的時間去尋覓的。
有膽。收藏過程中的魄力很重要,有了值得收藏的精品,如果當時沒有入手的話,那么機會稍縱即逝,之后必然后悔莫及。因為好的作品當時顯得貴了一些,但是三五年之后就會發現它真正的價值。往往成功者都是敢于冒險的人。當然膽識是建立在上述幾點的綜合素質之上的,無知者無懼的膽不是我所提倡的。
田原簡介
田亞洲,筆名田原,齋號墨耕堂主、博文齋主等,祖籍陜西,F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文化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培訓中心特邀教授、中國文物學會理事、收藏鑒定委員會副秘書長等職務。
田原自幼崇文尚武,少年時曾為著名游泳運動員,十余歲師從著名學者、書畫家衛俊秀、劉自櫝、徐庶之等學習,后居京華又向黃胄、啟功、史樹青等大家學習書畫、詩文、鑒賞等。
曾同北大、故宮、國博等單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徐邦達、啟功、史樹青、任繼愈等創辦國內首家中國神州大學文物鑒定與保護系,為清華大學、中央黨校、銀川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單位講授書畫鑒賞及藝術品市場講座。
田原書法師承傳統而有新意,四體皆能,尤以榜書、行書及篆隸見長,畫承前賢,所做花鳥、人物小品等,文人氣息撲面而來,清新典雅。印承秦漢,傳統而又不失時代之風,下刀如神,曾有日刻印數300余枚,被稱為“印壇快刀手”,作品曾在國內大展,大賽中多次獲獎,被重要機構收藏出版,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韓國前總理南德佑、國家領導人萬里等收藏有田原的書畫篆刻。【原標題:田原:書畫收藏的六大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