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農歷正月十三,是許昌縣杜寨村一年當中最熱鬧的一天,中國最古老的書會——杜寨書會當日開場。
“逢三、逢七都有會,一月要趕六七回,但陣勢、場面都和今個兒沒法比。”劉水池老漢是土生土長的杜寨村人,打小就趕會、聽書,講起話來也像說書。
杜寨書會、馬街書會、胡集書會被稱為“北方三大書會”,但要算年頭兒,杜寨書會已薪火相傳了2000多年,比馬街書會和胡集書會要早10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書會。
古老的書會今年有了顯著的變化。操辦了多年書會的杜留陳老人介紹,以往農歷正月十三,鄉親們趕會只為聽書、串親戚,圖個熱鬧,但今年把書會、集市擱到了一起,借助書會,一些商家直接把種子、化肥送到了田間地頭,一些部門把農技讀物送到了農民群眾的家門口。
“唱主角的是說書藝人,得實惠的是當地群眾。”杜留陳說,今年書會,杜寨村共邀請到21位說書藝人獻藝,吸引到此擺攤設點進行物資貿易的商販則數以千計,商品琳瑯滿目、品種齊全。“過完十五就算過了年,大家伙就要開始下地忙活了,種子、化肥、農技知識一樣都離不了,鄉親們趕會、聽書順便還置辦了所需農資、了解到更多農技知識,這書會是越辦越貼群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