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建周內黃縣池家年畫坊坊主,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省工藝美術學會、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省新長征突擊手,省青年創業風云人物,省新農村建設標兵,省希望工程優秀志愿者,省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曾獲市五一勞動獎章、市優秀共產黨員、市優秀青年興業領頭人、市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等榮譽稱號,2011年5月4日出席河南省青年“五四”英模會。
“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這是一首流傳久遠的民謠,民謠中的“門神”就是年畫。千百年來,年畫始終寄托著人們祈求幸福、驅災避邪的美好心愿。
內黃縣民間藝術歷史悠久,聞名遐邇,1993年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藝術(民間繪畫)之鄉”。池家年畫傳承人池建周,就是這片黃土地孕育出來的民間藝人。他植根于黃土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全國,成為了木版年畫藝術領域的杰出代表人物。
近日,記者來到內黃縣東莊鎮三流河村。在這里,傳承了上千年的木版年畫,已形成門畫、風俗畫、故事人物畫等多個種類,色彩鮮艷、手法大膽,以其夸張的表現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池家年畫坊,我們見到了池家年畫傳承人池建周。
進入池家年畫坊,記者看到屋內墻壁上掛滿了不同時期、各種題材的木版年畫作品,濃濃的民俗味兒撲面而來,畫室兩側的墻上貼滿了剛剛套印的年畫,池家藝人正在套印。一說起自己與木版年畫的故事,池建周便打開了話匣子。池家木版年畫,至今約有600年的歷史。新時期以來,隨著人們對地方傳統文化的重新審視,池家木版年畫備受重視,不斷被深入挖掘整理。池家年畫藝人在廣泛收集舊版的基礎上,對個別殘缺的色版做了修復,保持了傳統的藝術特色。同時,他還積極配合當地文聯文藝工作者,創作了一大批內容新穎、有時代氣息的木版年畫。談到池家年畫到底為什么與眾不同,池建周介紹,從制版坯子的選材、烘干、存放,到雕刻中的剜、挑、掏、鑿等刀工絕技,直至最后的多色套印,可以說每道工序都有獨特之處;構圖的飽滿勻稱、形象的古樸生動、色彩的渾厚強烈成為其鮮明特色,尤其是畫中表現出的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風俗,讓池家年畫在諸多年畫流派中獨樹一幟,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年畫體現的是人們的一種美好愿望,或是祈求驅邪避災,或是祈求大福大貴。但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年畫的這種功能似乎顯得沒有那么重要了,倒是傳統年畫所特有的那種明快艷麗,可以為居室增色不少,尤其是在近一段時間,古典家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如果在這種居室環境中,能裝點幾幅年畫作品,更能烘托出古色古香的氣氛。同時,年畫也不再是人們傳統印象中薄薄的一張紙了,它的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年畫還可以裝裱成卷軸掛畫,或是制作成掛歷,如果是用來收藏,還有方便攜帶的單張年畫可以選擇。
近年,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池家年畫等古老的藝術不僅得到搶救和保護,而且逐步走向市場。該坊創作的木版水色套印《雙龍五鳳福》、《根在中原》、《魏武帝曹操》等作品,憑借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精巧的手工制作,先后獲得全國青年“三陽開泰”旅游創業創意大賽潛力創意獎和優秀獎,申請了國家著作權、商標權、外觀設計專利權、進出口經營權,并作為文化禮品贈予香港、日本、馬來西亞等中外友人。
年畫是中國古老民間藝術精華,它源于唐朝,興于宋朝,至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受傳承方式的局限和現代文化及生活方式的沖擊,民間木版年畫日漸衰微,后繼乏人,亟待傳承發揚。采訪結束時,池建周感慨地說,我們池家年畫坊藝人,正在努力發掘整理這一寶貴的民間藝術遺產,希望木版年畫的精髓得以代代傳承。【原標題:池家年畫年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