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嗩吶作為傳統的樂器之一,在農村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人民群眾所喜愛。如今,河南省夏邑縣的農民嗩吶隊,不僅將這一傳統的演奏形式傳承下來,而且加入了新的元素,倍受廣大群眾歡迎。這些嗩吶演出團體在給人們帶來藝術享受的同時,靠聲聲嗩吶,吹鼓了自己的腰包,吹來了幸福的生活,吹出了太平盛世。
代代相傳吹出致富路
嗩吶藝術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源遠流長,曲目繁多,旋律優美,高亢激昂。解放前,吹嗩吶被視為“下九流”。但夏邑縣的民眾,并不以為恥,代代教習,心傳口授,相衍成俗,將這一傳統藝術保留至今。
解放初期,夏邑縣的老一輩嗩吶手,高奏嗩吶,慶翻身,慶解放,帶出了徒弟百余人,許多“祖孫嗩吶”、“夫妻嗩吶”和“嗩吶世家”遍布夏邑縣城鄉。如今,他們逐漸獨立成派,互相切磋,互相競爭,新人輩出。
近幾年,農村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夏邑縣的嗩吶活動,空前繁榮。現已擁有嗩吶隊100余支,嗩吶手達200余人,其中有年愈花甲的老人,有七、八歲的孩童, 也不乏十七八歲的女青年,他們分布在全縣各個村落,很受村民們喜愛。這支民間嗩吶隊伍,長年活躍在夏邑城鄉,為該縣增添了無限樂趣。凡民間俗事、婚喪辰喜,建房造屋,送兵迎兵、開會議事等,村民們都要敲起鑼鼓,吹起嗩吶,示順吉、求喜慶。特別是春節、元宵、端午等節日,還要張燈結彩,以不同形式,與獅子燈、花燈、龍燈配合一起,歡天喜地吹嗩吶,敲鑼鼓,自娛自樂,常常鬧到半夜樂而忘返。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夏邑縣嗩吶手們也有了市場經濟的意識。他們利用農閑暇余,為民間俗事服務,收取一定報酬。每個嗩吶隊年均收入可達2萬余元,一般人均收入達6000多元。技藝高超的嗩吶隊,相請的人家更多,他們人均年收入超萬元。夏邑縣的民間嗩吶隊,既松散又嚴謹,能大能小,隨合隨分。小的可五、六人組隊為農家服務,大的能組織幾十人的大型嗩吶藝術團。
不斷探索走出新天地
“音樂創作和演奏,必須要有豐厚的積累,才能做到‘厚積薄發’。”老一輩嗩吶名家尚學先道出了自己的經驗。他常常深入百姓生活,采訪民間藝人,把表現當代廣大人民思想情感作為嗩吶的精魂,將百姓的喜怒哀樂化成音符,融化到自己的樂曲里,創作出一批優秀作品。尚學先等老一代嗩吶演奏家取材于民間小戲曲調,同時融合了花鼓燈和淮北戲曲的樂曲——《鋦大缸》,用嗩吶、大小手管模擬小爐匠的叫賣聲、男女主人公的對話聲和金剛鉆補缸的轉動聲,惟妙惟肖,令人叫絕,在豫東平原轟動一時。
如今夏邑縣涌現出不少吹嗩吶的年輕好手。會亭鎮王劉莊村的王亞男今年17歲,嗩吶“齡”卻有近10年。這些嗩吶手和祖輩、父輩不同的是,他們不斷探索出適應時代發展的嗩吶新曲牌,吹奏的《社會主義好》、《走進新時代》、《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既富有時代氣息,又有農家風味,深受群眾歡迎。
在不斷的探索中,夏邑縣嗩吶隊伍迅速發展,嗩吶的吹奏、表演技術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演奏形式上,從原來的五人一組,發展到幾十人帶動作的大型集體演奏;從街頭、院落的自由演奏,發展到按曲照譜的正規舞臺演奏;從單純的兩支嗩吶各吹高、低兩個八度的傳統吹奏,發展到嗩吶、海笛、管子、笙、笛子、二胡、薩克斯合奏;從鼓、鈸、鑼比較簡單的打擊樂,逐漸發展到大鼓、小鼓、水鈸、小鈸、手碗、架子鼓配合敲打的新式打法;從以往的只吹傳統曲牌,發展到曲牌、民歌、流行歌曲按不同場合恰當吹奏的境界。
這兩年,不少嗩吶隊利用自己的人才優勢,與音像出版社聯姻,錄制嗩吶曲牌、地方小戲,小品等,拓寬了嗩吶隊的發展道路。王集、太平、中峰、郭店、業廟等鄉鎮的嗩吶隊錄制了《親生兒子不養娘》、《王三趕集》、《小夫妻》、《稱母》等十多部小戲、小品,光盤投放市場很受農民歡迎,為嗩吶隊和音像社增加了不少收入。
演技嫻熟大賽展才藝
夏邑縣人吹嗩吶有很多絕活,一是冬天吹奏時,不僅手不僵,還能冒汗;二是夏天連吹幾個小時,可以喉口不干。最令人叫絕的是“單手吹”和“換手吹”,藝人們左腳打鑼,右腳踩鈸,單手舉一支嗩吶,4只手指靈活起落,吹一陣,換到另一只手,竟曲不中斷,銜接得天衣無縫。
夏邑縣十分重視挖掘、發展夏邑縣的嗩吶藝術,每年正月十五,夏邑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局都要在縣城主要街道舉行嗩吶大賽,各鄉鎮黨委政府從眾多嗩吶隊選拔出吹奏高手,代表本鄉鎮到縣里參賽。
比賽那天,來自全縣的24支嗩吶隊的選手們個個亮出自己的絕活。單吐、雙吐、三吐、連吐、咳音、上滑、下滑、花枝、顫音等演奏技巧,不僅能精彩吹奏出《百鳥朝鳳》、《小放牛》、《將軍令》等不同風格、不同音色、不同韻味的嗩吶名段,而且還能熟練優美地演奏出豫劇、京劇、曲劇、越調、花鼓、二夾弦、黃梅戲、河南墜子等。
桑固鄉的董恒發、孔莊鄉的馬留薪、火店鄉的劉建設、馬頭鎮的黃建成、王集鄉的孟蘭軍、縣城的高傳義等嗩吶演奏高手的演奏,歡快時如火如荼;悲涼時如訴如泣。豫東平原特有的風土人情,似乎一覽無余地傾訴于嗩吶聲中。男女結婚時的前奏曲《大擺隊》,使人耳發熱,臉發燙,心如醉,意似狂,旋即可以不顧一切地跳起來。人亡而葬時,一曲《苦伶仃》,使人悵然若失,陷入渺茫的思緒。長歌當哭,其凄婉,其哀怨,其如泣如訴,其余音震顫,怕是令最剛強的漢子也會產一種失落感,也會揪心裂肺。當然人們聽了這樣的悲曲之后,也會化悲痛為力量,力爭奮發有為。每年嗩吶大賽那天,他們演出的臺下觀眾如潮,叫好聲不斷。【原標題:夏邑嗩吶吹出幸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