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感恩節。當晚,一場由河南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和文學院聯合主辦的“獻給母校的歌”陳涌泉作品演唱會,在該校音樂廳盛裝上演。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唱會。演出前幾天,該校師生便已對這臺戲曲演唱會充滿了期待,因為它與以往所有的“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是那么的不同,意義更是那么的不一般。
這是一場寫滿感恩的演唱會。主角便是該校的杰出校友、如今已是全國著名編劇的陳涌泉。為表達對母校及母校老師的感恩之情,陳涌泉此次特攜我省豫劇二團、豫劇三團和曲劇團的演出精英,把自己創作的精彩劇目,以個人作品演唱會的形式,向母校獻上了一份特殊的感恩節禮物。也正如他在晚會獻辭里說的那樣:“不管今天的演唱會上表演了幾個節目,但唱的都是兩個字——感恩。”
一泓涌動的清泉
陳涌泉1991年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現文學院),現任河南省戲劇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主要戲劇作品有《程嬰救孤》《風雨故園》《阿Q與孔乙己》《婚姻大事》等,主要影視作品有《八月桂花遍地開》《咱們村的年輕人》等。
1993年,剛走出師大校門不到兩年,陳涌泉創作的獨角戲《阿Q夢》便先后在河南省首屆曲劇演員電視大賽和全國豫劇名丑大賽中嶄露頭角,引起了省內外專家的廣泛好評。在此基礎上,26歲的陳涌泉又一鼓作氣創作出大型悲喜劇《阿Q與孔乙己》。1996年,該劇由河南省曲劇團排演后,立即引起強烈反響。
從此,陳涌泉就與魯迅先生結下了不解之緣。整整10年后的2003年,陳涌泉又完成了一次重要創作,由改編魯迅先生的作品走向對他本人情感世界的關注,創作了大型現代豫劇《風雨故園》。2005年12月,該劇由河南省豫劇三團立上舞臺,從劇本到舞臺呈現都體現出細膩、詩化、典雅、現代的品格,受到觀眾熱烈歡迎。該劇劇本榮獲第五屆中國戲劇文學獎金獎第一名,并入選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的《大學語文》。這是該教材入選的唯一一部當代戲曲劇本。陳涌泉因此也成為新時期以來劇作入選大學語文教材的河南劇作家第一人。
在陳涌泉眾多作品中,有一部是必須提到的,那就是連續實現河南戲劇事業歷史性突破、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的豫劇《程嬰救孤》。該劇由河南省豫劇二團上演以來,囊括了國家文華大獎第一名、文華劇作獎第一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第一名、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戲曲類第一名、中國藝術節觀眾最喜愛劇目獎第一名、中國戲曲學會獎等一系列全國最高獎項。省內外幾十家院團移植上演,不但演遍大陸及港、澳、臺地區,而且還遠赴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演出,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了豫劇藝術的魅力,產生強烈反響。2009年,該劇劇本入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成為陳涌泉繼《風雨故園》劇本之后入選大學語文教材的第二部作品。一人兩部作品入選大學語文教材,陳涌泉又創造了當代劇作家的一項紀錄。
一場視聽的盛宴
這的確是一場視聽的盛宴。正如主持人所說:“今晚演出陣容是空前的,5朵在全國享有美譽的戲曲‘梅花’競相綻放,集結了10多個國家一級演員,融3個省團演出精英為一體,所演劇目也均在全國屢獲大獎。這種高品位的演唱會,就是在北京長安大劇院也難得一遇。”演出陣容之大、規格之高,可見一斑。
“我這走哇過了,一洼那個又——又哇又一洼,洼洼地里頭好莊稼……”演唱會正式開始前,該校大學生戲迷耿紅杰特意帶來了一段豫劇《洼洼地里好莊稼》,為演唱會助興。一亮嗓,便引來了后臺藝術家們的交口稱贊。平頂山豫劇團的劉曉燕也專程趕來為演唱會進行助興演出。
接下來,陳涌泉先生的4個代表劇目《阿Q與孔乙己》《風雨故園》《婚姻大事》《程嬰救孤》輪番上演。《阿Q與孔乙己》創造性地把魯迅最具代表性的兩部小說《阿Q正傳》和《孔乙己》融進一部戲里,按照戲曲藝術獨特的表現形式,傳遞出原著深刻的思想意蘊。大型現代豫劇《風雨故園》是中國舞臺上第一部描寫一代文豪魯迅與朱安不幸婚姻的戲曲作品,表現了上世紀初,在那個風雨如磐的“故園”,封建包辦婚姻對二人的傷害,既濃墨重彩體現出朱安的掙扎和對希望的執著,也深刻揭示了魯迅的無奈和心靈突圍的艱難。《婚姻大事》是陳涌泉先生為河南省曲劇團創作的現代輕喜劇。《程嬰救孤》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實現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有機統一。
演唱會上,藝術家們時而慷慨,時而柔情,將演唱會的氣氛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音樂廳內座無虛席,兩側走廊上站滿了學生,就連過道中間的臺階上也坐滿了學生,他們用陣陣掌聲表達著對傳統戲曲藝術的喜愛。
“唱不盡一滴水對海的眷戀,訴不完一片葉對根的深情……”最后,由中國戲曲梅花獎、文華獎、白玉蘭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賈文龍演唱的陳涌泉特意為晚會創作、獻給母校的戲歌《師大啊,我的母校》,更是將演唱會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演唱會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最后在陳涌泉對母校的獻辭中圓滿落下帷幕。學生們將鮮花送給了他們這個可親可敬的大師兄,陳涌泉又把這些鮮花畢恭畢敬地獻給了自己母校的老師……
一次藝術的交流
為更好地讓大學生感受到戲曲文化的魅力,11月27日上午,受聘為河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的陳涌泉,又與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李樹建、汪荃珍一道,在該校文學院進行了精彩的戲曲文化講座,與大學生們面對面進行了一次傳統戲曲文化交流。
在交流中,自然少不了要談到獲過多項大獎的《程嬰救孤》。陳涌泉說,《程嬰救孤》獲得了這么多大獎,凝聚著方方面面的心血,綜合了許許多多因素。然而其中一點不容忽視,即一種創作觀念的勝利——從劇本創作之初心里就裝著觀眾,為觀眾寫戲,寫觀眾喜聞樂見的戲。
在陳涌泉看來,戲劇同樣是人學——從劇本上來說,《程嬰救孤》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即是以程嬰為切入點,濃墨重彩塑造、豐富了這一人物形象,集中展示他的心路歷程,充分表現他的精神世界,強化了16年中他所經歷的靈與肉的雙重磨難;戲劇還需要一種精神——程嬰守著心中的秘密,默默忍受著,從大悲歸于平淡,從劇痛走向坦然,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折射出不畏強權、維護正義、堅忍頑強的民族精神。《程嬰救孤》所傳承的民族精神,不管過去、現在、將來,都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最需要珍視的。
作為劇中靈魂人物“程嬰”的扮演者李樹建,更多的是談體會:“要打動觀眾,演員要完全用心來演,要真唱真表真演。一臺好戲,20%是程式,80%在表演,是觀眾和演員共同創造的。這場戲已經演了很多場,但每一場跟每一場的體驗不同,而演員演得怎么樣,觀眾是檢驗者,絕對不能忽視觀眾。”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汪荃珍則通過問答、邊表演邊講解的方式與大學生們進行了多角度的交流。
就大學生普通比較關心的“戲曲文化藝術的傳承”問題,藝術家們也談了他們的看法:“戲曲文化藝術要想傳承好,就要在廣大青少年學生中擴大戲曲的影響,就要多組織一些這樣的活動,請演員與專家們多深入校園、深入課堂,傳播戲曲知識、普及戲曲文化。再者就是要多出一些精品劇作,多出一些優秀的劇作家,不斷將戲曲推陳出新,才能把戲劇文化發揚光大。常香玉大師把豫劇推向了全國,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努力讓咱們家鄉的戲劇叫響全國、走向世界……”
師大啊,我的母校
仰望巍巍太行,
您的品格在藍天高聳;
傾聽靜靜黃河,
您的恩澤潤物無聲。
牧野鋪展著歷史,
鋪展著您廣闊的心胸;
衛水流淌著《詩經》,
流淌著您高貴的靈性。
師大啊,我的母校,
一聲喚自豪在心底奔涌。
忘不了迎新的鑼鼓,
敲起我美好的憧憬。
忘不了離校的叮嚀,
溫暖我一生的心靈。
忘不了厚德博學的校訓,
造就出無數精英。
忘不了五五四的燈光,
照亮了多少學子的前程。
師大啊,我的母校,
一聲喚止不住熱淚盈盈。
唱不盡一滴水對海的眷戀,
訴不完一片葉對根的深情。
祝福您啊,母校,
愿您的明天更加光明!【原標題:培育之恩,涌泉相報——“獻給母校的歌”陳涌泉作品演唱會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