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樓子”傳承百年為非遺
2014/9/28 15:23:2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河南文化產業網周口消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發現采訪團4月27日上午在周口市川匯區發現了一種吹奏音樂——八音樓子。有關專家認為,“八音樓子”以民間器樂為基礎,曲牌豐富,其中既能見到古代宮廷音樂和廟堂音樂的因素,也能見到戲曲音樂、民間音樂的影響,又與民間“肘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八音樓子在周口的萌生、發展,與當地民間文化息息相關,是一種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八音樓子”又稱“八音會”,在周口出現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主要流傳于周口市川匯區及周邊地區。八音會最流行的區域在晉東南,民國初年由山西客商引入周口。起初僅限于晉籍客商之間,于年節或閑暇之時,居家分散活動,自吹自拉,以求娛樂,后來逐步形成班會,成為民間器樂合奏樂種之一。
周口市川匯區文化館的專家介紹說,“八音會”借用了古代“八音”的泛指,即鼓、鑼、鈸、弦、笙、簫、笛、管等八種樂器,但并非確切規定或認定必須由八種樂器組成。“八音會”的活動,往往與山西傳入的“肘閣會”結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既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又在實際上起著為“肘閣”表演伴奏助威的作用。八音與肘閣的協同演出方式是:前有“扛箱”開路,中間“八音會”,肘閣斷后表演,因為隊伍中有彩扎“鼓樓子”,所以又稱“八音樓子”。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產業網 (20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