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曉光 通訊員 曉東 朝暉 文/圖)2月17日上午,在響亮的鞭炮和鑼鼓聲中,登封市首屆大禹之鄉民間藝術節在該市大冶鎮沁水村開幕。這一由嵩山文化研究會、登封市文聯、大冶鎮政府 等主辦的文化盛會,通過展演盤鼓、舞龍、猩猩怪、獨腳舞等獨具特色的傳統社火,意在彰顯登封作為大禹文化之鄉深厚的民間文化積淀。
中岳嵩山腳下的登封市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薈萃以少林寺、中岳廟、嵩陽書院為代表的佛、道、儒三教文化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但隨著近年來嵩山文化圈概念的提出,嵩山文化顯示了其更為多元的底蘊,大禹文化就是其中重要一部分。
登封作為大禹文化之鄉史證鑿鑿、積淀豐厚。《國語·周語》等古籍都有夏部族興起于嵩山的記載,王城崗遺址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認為是夏代禹都陽城所在,紀念大 禹兩位妻子的漢代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等古跡,都是登封為大禹故里的證明;而對于遍布登封的60余處大禹文化遺跡,流傳登封村村寨寨的50余個 關于大禹治水的民間故事,登封市志辦主任呂紅軍認為,可以說明登封民間的大禹文化較佛、道、儒三教文化更為源遠深厚。
借本村大禹廟開光之際承辦這次大禹之鄉民間藝術節的沁水村,每年正月十六的大禹廟古會已延續千年,沁水村名的由來,就是源于當地流傳的大禹劈開秦五龍,使 該村成為陸地的傳說。藝術節上展演的盤鼓(下圖)、舞龍等社火,是該村祭祀大禹的傳統節目,周邊村的交流節目猩猩怪源于大禹制服怪猿巫支祁的故事,獨腳舞(上圖)則源于大禹制服獨角龍的傳說。(原標題:傳統社火彰顯多元文化積淀 登封舉辦大禹之鄉民間藝術節)